首页 > 历史军事 > 渤海国传奇 > 第七十八章 偏听佞臣计 再上蛮文书

第七十八章 偏听佞臣计 再上蛮文书(1/2)

目录
好书推荐: 砺剑太行 王牌之路 韩娱传奇 至高神格 微神幻想 剑神狂圣 新代杀神的异世邪意生活 驭帝噬天 大武仙 穿梭世界

() 乌召度见右相高海清故意重提前次上蛮文表的事情,显然是他不能容忍乌家兄弟的得宠,有意要在国书上面投武王所好,给和谈大使出个难题。又见武王有意要采用蛮文国书,显然是右相的花言巧语打动了武王,真以为蛮文国书能起到瞒天地海的作用。乌召度知道,这个时候如果和大哥一起坚持不采用蛮文国书,就违背了武王意愿,高海清就可能进一步谄言惑主,就可能节外生枝,坏了和谈大事。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自已能不担任和谈大使,也不是国书要不要采用蛮文,而是和谈能不能进行,和平能不能实现。着眼于大事,把握住关键,不拘泥小节,多一些容忍,才是智者的风度。乌召度想到这些,就来了个顺水推舟。

乌召度向前奏道:上次臣持蛮文表朝贡遭到羞辱,让基下丢了面子,是因为大唐皇帝高高在上,臣不得不服。这次臣是代表基下去谈判的,和他平起平坐,他用汉文,我用蛮文,天经地义,顺理成章。臣以为右相的主意很高明。

大内相乌知古坚持国书要用汉文,不仅是要维护高王制定的朝纲国策,也是要给二弟去担任谈判大使扫除一些障碍。现在二弟竟然站到了高海清一边,同意采用蛮文国书。这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他怔怔地看着二弟,不知他在搞什么名堂。

武王见乌召度欣然同意采用蛮文国书,心情很好,兴奋地说道:谈判条件和国书就这样定下。乌召度,你想要谁做助手,可以点出名来,当殿定下。

乌召度奏道:臣只要大元义做助手,许之元同行。请基下恩准。

武王问道:为什么要这两个人?

乌召度奏道:大元义和许之元与李琳相处甚好,有他二人与臣同行,可以借李琳之名争得谈判利益。大元义是王族子弟,可以提高谈判的规格。许之元本是唐将,不宜做我方谈判代表,只好做随员了。

武王道:就准你所请。你这一行三人十天之内要出发。大内相立即通知张雨生大元帅,前线将士原地停战待命。

百官应道:臣等领教。

大元义接到王教,让他担任乌召度的助手,并且让许之元同行,知道这是到长安去营救岳父许钦澹的好机会,就来向叔祖大野勃辞行,准备出发。

大野勃想了想,说道:你夫妇二人能有机会去长安,正可以替李琳传递信息。我让李琳写一封家书,你们去交给他父母,既可以对他父母有个安慰,又可以起到推动和谈的作用,也有助于营救许老将军。

许之元道:王爷想得真周到。我此去一定要设法见到李琳的父母,当面向他禀报李琳的状况。

乌召度和大元义、许之元离了敖东城,取道幽州入唐。到了榆关,先向张雨生大元帅通报行程。

张雨生对乌召度说道:两国交兵之际,使节往来不易。本帅要亲自护送你们到唐营。

许之元乘机向张雨生禀道:前番多蒙大帅成全,才有了敖东城招亲,末将感激不尽。可是大帅的离间计害得我父亲被兵部审查,生死难料,又让我有些怨恨了。请大帅再谋一良策,还我父亲清白。

张雨生笑道:我与你父是各为其主,你可不能报怨。现在情况不同了,和谈一开,双方不再是敌国,通敌罪名会自行消失。乌召度的和谈成功之后,还要有两军阵前的军事谈判,我会要求你父亲来谈判榆关的善后事宜,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官复原职。

许之元笑道:三王叔大野勃让李琳写了一封家信,有一石三鸟之妙,不愧是运筹高手。张大元帅要和我父亲谈判,便是顺手牵羊之功,也不愧是谋略大师。听说你们两个都是高王大祚荣的真传。仙功道法之神奇,由此可见一斑了。

张雨生笑道:我所学远不及三王叔,让你见笑了。

张雨生护送谈判代表到幽州西南前线,让亲兵去唐营送一封信,请范阳节度使赵含章到阵前说话。

赵含章得知渤海军大元帅到了营前,立即出营来见。

赵含章见了张雨生,说道:你是渤海军大元帅,既然能命令部下停战,就能命令部下撤兵。为何不让大乙夏撤兵,却让他原地待命?

张雨生道:是否撤兵,要看谈判结果。现在本帅把渤海国的谈判代表交给你,请你派兵护送到长安。

赵含章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是和谈代表,更要以礼相待。请张大帅放心,本帅保证三位代表平安到达长安。

赵含章派出二十名亲兵,护送乌召度一行往长安进发。渤海国派人来议和了,这消息很快就传遍黄河上下。一路上,各州府大镇都有官员热烈迎送。

眼看就要到达长安了,乌召度兴奋的心情逐渐被紧张的情绪取代。他摸了摸怀中的蛮文国书,反复地想象着大唐皇帝和文武百官认不出蛮文时的尴尬表情。这种想象让他既兴奋又担忧,既得意又困惑,他觉得这份蛮文国书象是抱在怀中的一只乱跳的剌猬,十分棘手。

渤海国武王大武艺要求和谈的消息传到长安,全城一片欢腾。百姓为和平奔走相告,百官为和平弹冠相庆,皇帝为和平感谢上苍。鸿胪寺卿崔忻遵照玄宗旨意,破例到潼关远道迎接渤海国的使节。渤海国的和谈大使乌召度到达长安这天,不仅鸿胪寺的官员全体到东城郊外迎接,就连礼部的二品大员也在驿馆前恭候,城中自发来欢迎的平民百姓把驿馆前后左右三条大街都拥了个水泄不通。

中原人民热烈欢迎和平使者的动人场面,让渤海国使节乌召度深受感动。他被大唐官员簇拥着住进国宾驿馆,享受了宫庭御宴似的款待和王侯一般的侍奉,心中却得意不起来。他躺在柔软的锦绣床榻上辗转反侧,被一幕恶梦般的景象缠绕着,无法入睡。他想到了明天或后天就要上殿向皇帝递交国书。而那国书是用蛮文写成的,将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既使不会把和谈引向破裂,也会把和谐的气氛破坏掉。他想,我既然是来和谈的,为什么还要搞这种有害无益的恶作剧呢?他已经后悔带了蛮文国书来谈判,他想要采取措施来补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使出国,也要敢于决断。他不再犹豫了,当即取出蛮文国书,连夜译成汉文,制成副本。

大唐玄宗皇帝得知渤海郡的和平使者到了长安,就迫不及待地召见。第二天,乌召度还没有起床,鸿胪寺卿崔忻就来通知渤海郡使节早朝上殿。

乌召度上殿,向皇帝叩头欢呼:大唐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玄宗皇帝居高临下的说道:渤海使臣平身。

乌召度起身禀道:下官乌召度,上次来朝贡是大唐臣子,这次来谈判是外国使节。请陛下不要称下官为臣。本使节奉渤海国武王大武艺之命,来向大唐皇帝递交国书,要求两国停战罢兵,谈判和平。

崔忻听乌召度用了一连串对大唐不恭和对皇帝不敬的字眼,忍不住上前拉了拉乌召度的衣袖,示意他注意礼节。

乌召度高声说道:崔大人不必惊慌。如果本官此刻不能争得平等地位,那往后的谈判就无法进行。

百官sāo动起来,纷纷叫道:粗野,大胆,狂妄,该杀!

玄宗皇帝微笑着挥了挥手,说道:乌召度言之有理。他上次来朝贡,不遵大唐法度,携蛮文表章上殿,理所当然地被斥退回去。这次他是来谈判的,渤海郡正和大唐分庭抗礼,不受大唐节制,使者要求平等也很正常。内侍,给渤海使节备座。

乌召度谢了座,捧着国书说道:请陛下接受国书。

崔忻上前接过国书,送到皇帝龙案上。

玄宗皇帝打开国书,见那国书上又是满纸蛮文,不由得一楞,怒气腾地一下就从心底冒出来。可是他刚刚对乌召度表示遵重对方的平等权利,这时不好发作,就强忍了下去,默默想了一下,招手让崔忻上前来看国书。

崔忻上前一看,又是一篇满朝文武无人能识的蛮文,就有些发慌,转身向乌召度轻声问道:怎么又是这样?为什么不用汉文?

乌如度从容答道:崔大人不要着急,渤海王有权选择国书文字,如果鸿胪寺不能识读,我可以提供汉文副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