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王子出牢狱 皇侄归上国(2/2)
大钦茂急忙还礼,笑道:恭喜之元弟媳做了大唐公主。恭喜元义兄弟做了大唐驸马。
许之元笑道:你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我怎么看着元义好象大一些。
大钦茂笑道:你真是好眼力。我这个哥哥是拣来的。我俩本是同rì出生,元义还比我早露头半个时辰。可是元义的胎体大,有九斤之重,害得他母亲难产,生了两个时辰才出世。我胎体较小,只有七斤,顺利出生,露头晚了半个时辰,出世却早了一个时辰。
许之元惊叫道:天哪,会有这种事!大元义你可真是天生的赖皮,明明应该是当哥哥来呵护弟弟,却生生地赖成个弟弟。
大元义笑道:钦茂天生是当副王的材料,当然要做哥哥了。要是反过来,让他来称我做哥,称你做嫂,还不把我们的阳寿都折光了。
大家战后重逢,欢欣不已,说说笑笑,十分亲热,聚餐畅谈,自不必说。
玄宗皇帝亲口赐给许之元公主身份,大元义摇身一变成了大唐皇家驸马,这给双方的和谈成功增添了许多欢乐。齐王李守礼在王府中给乐元公主和大元义驸马补办了一次隆重的婚礼,更把这种欢乐推向高cháo。齐王府中每天欢歌笑语不绝于耳,一片歌舞升平的欢乐气氛,大钦茂和乌召度每天在府中出入,不仅与大元义夫妇欢聚,还和齐王府上上下下打得火热,齐王李守礼夫妇也经常来和大家一起聊天。可是,有许多时候亲切友好的谈笑会突然停止。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结,都避免去碰这个结。这个结就是盼望远在敖东城的李琳早rì归来。
乌召度呈给武王的快报由八百里加急快马飞报敖东城。和谈成功的喜讯象chūn风吹遍大地,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武王大武艺立即召开朝会,对乌召度的报告进行讨论。
武王对众臣说道:和谈成功,正如预期的那样,我方所提六项条件,前三项如愿以偿,后三项暂无结果。大唐方面唯一的条件就是立即送还李琳。大家议论一下,李琳放还是不放?
右相高海清奏道:臣以为,战争是因大唐失信而起,释放人质也应该由大唐先有行动。在大钦茂王子没有归国之前,不能释放李琳。
大内相乌知古奏道:大唐皇帝接受了我方的三个条件,就是承认了失信的责任。人质在战争中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不会有左右战局的作用。现在和谈已经成功,就更没有必要计较先放后放。我方先放李琳,可以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把大唐皇帝逼上正路,绝不敢再做出失信于天下的事情来。
武王耐心听完两位相国的争论,开口说道:这场战争,孤王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主动挑战,主动议和,再主动释放人质,就把主动权都占到了。如果对手是新罗和突厥那样的小国,要防他反复无常。现在对手是大唐这样的大国,只要他承诺了,就把信义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绝不敢公然背弃的。大内相的意见很有道理。
右相高海清心中不快,再奏道:此战的宗旨是捕叛擒贼,既使不要求大钦茂王子先行归国,也要先把大门艺捉拿归案,然后才能释放李琳。否则,张雨生岂不就是师出无名了,这三年打的是什么仗呢?
武王有些不耐烦,斥道:右相不要再争了。战争打了三年,双方死伤数万,大门艺已经成了千古罪人,大唐皇帝绝不会再包庇他。既然是和谈,就是双方各自保留尊严和体面,不能再拿大门艺做文章,那会让大唐皇帝无地自容。孤王决定,大内相乌知古立即安排欢送李琳归国,命令乌召度督促大唐押送大门艺归案,命令张雨生大元帅和唐军统帅谈判撤兵的细节,及早撤兵。
百官应道:臣等领教。
大内相乌知古接了王教,到李琳王府向皇侄传达和谈成功的喜讯,商议启程细节。
李琳欢笑道:和谈成功了,天下太平了,从此不再打仗了,我可要好好玩一玩。许之元姐姐得了公主封号,这是天大的喜事。我要和大元义驸马的母亲一起庆祝,不急着回长安。
大野勃劝道:和谈虽然成功,双方的条件要逐一落实了才能真正实现和平。殿下多在敖东城住一rì,和平就会推迟一rì。现在两军的前线谈判正在等待殿下的消息,殿下早到长安一rì,和平就会早到一rì。请殿下尽早上路吧。
李琳拉着大野勃的手说道:这三年我和王爷朝夕相处,情同父子,一旦分别,天各一方,再要相见,可比登天还难,让我心中好痛。
大野勃道:殿下要以大局为重。渤海国和大唐重归于好,我们还会有见面的机会。我让大荣华和大松花兄妹两个送你回长安,保你一路上不会孤单。
李琳笑道:这样可就好了。到了长安,我又可以和许之元大元义他们在一起了。我要让父王安排许之元、大元义、大荣华和大松花都到崇文馆陪我读书,我们可不要再分开了。
大野勃笑道:只要殿下高兴,让他们都留在长安就是了。
武王大武艺听说李琳和大野勃一家人难舍难分,心中暗喜,以为这是把大野勃一家人打发到长安去的好机会,就打起了如意算盘,是想借此机会把大野勃打发到长安去,让他远离敖东城,最好是永远不要回来。
武王当即下了一道王教:命大野勃护送李琳归长安,大荣华和大松花随李琳同赴长安,即行入侍。
大野勃却不肯听从武王摆布,他向前来宣教的大内相乌召度说道:请你转告武王,他有权让我子女入侍,却无权对我随意安排。到长安入侍是一种荣耀,我衷心感谢武王让我子女入侍。可我不是在朝官员,不能接受他的调遣。我是渤海王族成员,不可能全家移居长安。李琳离开敖东城之后,我还要回铁利城闲居。
武王见大野勃不肯去长安,也只好作罢。
大内相乌知古护送李琳上路。一行五十余骑人马晓行夜宿,取道幽州,奔赴长安。这天到了榆关,张雨生出城迎接,安排休息一rì。
大乙夏从前线赶回中军大营,向张雨生禀道:李琳是换回大门艺的一张王牌,先放走李琳,万一大门艺逍遥法外,我们这仗岂不是白打了?依末将之见,大帅应该扣下李琳,让赵含章拿大门艺来交换。
张雨生道:这个主意我也想过,却不能这样做。和谈是武王基下主动提出的,就要主动释放人质,才显出我方的自信和大度。如果在李琳身上作文章,就有些小家子气了。既然武王决定放他,又有大内相亲自护送,我们就不要再节外生枝。
大乙夏不肯罢休,又来找大内相,说道:李琳是一张致胜的王牌,这样轻易放掉,会让前方将士们心寒的。
乌知古好言劝道:武王的决定自有道理。渤海和大唐有着打不散割不断的联系,李琳不过是一个小棋子,不是什么王牌,已经利用过了,再留着就没有意义了。现在要放眼战后的大事,想一想十年百年的大计,不能死盯着一个大门艺。
第二天,张雨生护送李琳到范阳节度使赵含光的大营前。
赵含光得知皇侄李琳归来,立即出营来迎接,再派亲兵一路护送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