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渤海国传奇 > 第八十六章 吴钦差劝善 新罗王求和

第八十六章 吴钦差劝善 新罗王求和(2/2)

目录
好书推荐: 砺剑太行 王牌之路 韩娱传奇 至高神格 微神幻想 剑神狂圣 新代杀神的异世邪意生活 驭帝噬天 大武仙 穿梭世界

世子金承庆向弟弟质问道:你在长安多年,不是结交了许多大唐高官吗,难道就没有人肯替我们向皇帝求情吗?

金思兰无可奈何地回道:渤海国已经派左相张雨生率军驻扎在辽河沿岸,唐军若有举动,必然引发唐渤之间新的战争,这是大唐满朝文武都不愿看到的局面。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已想办法来结束这场战争。

金承庆烦燥地问道:难道大唐官员连一个建议都没有吗?

金思兰道:鸿胪寺有个建议,让我们主动向渤海国求和。

金承庆道:主动求和就必须做要牺牲,现在父王生命处于危机之中,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结束战争。我同意向渤海国割地求和。我们一起去向父王请旨。

两个王子一同来向父王禀报求和的建议。国王金兴光已经没有jīng神和气力来应付眼前的危局,只好批准两个儿子的建议。世子金承庆就派弟弟金思兰到金城求见张文休,以放弃大同江以南,新罗国长城以北八十里土地为条件,请求渤海国停战罢兵。

金思兰来到金城,向张文休递上世子金承庆的书信,请求谈判。张文休当即把金思兰扣留下来,再派人赶赴南海府中军大营,征求军师大野勃的意见。

大野勃在南海府中军大营接到张文休从金城发回来的战报。战报上说:新罗国愿割地求和,请军师速作定夺。大野勃心想,小胜和中胜都已在握,此时应该乘胜追击,力求大胜,绝不能接受割地求和。他当即起草了一份军令:擒贼擒王,务求大胜。

大野勃正要派人去向张文休传达命令,却有一匹驿马冲进营来,马上差官高叫道:王教到!请大元帅接教!

大野勃捧着大元帅印,出帐躬身迎道:本军师代张文休大元帅恭迎王教。

大野勃接过武王发来的命令一看,那上面写着两项大事,一是南征的三路大军相机撤兵,二是诸位王亲速回敖东城参加太妃葬礼。

大野勃得知老嫂高贞玉太妃不幸逝世了,就象雷霆轰顶一般,顿时觉得天旋地转起来。对大野勃来说,高太妃虽然是嫂,却有自幼抚育之恩,情同母子。高太妃不幸去世,这是比任何事情都大的大事。他要放弃手头上的一切事务,奔回敖东城为太妃奔丧,南征之战也要立即停止。

大野勃镇定下来之后,重新起草一道命令:太妃宴驾,国有大丧。接受和谈,火速撤兵。

这道命令抄录一式四份,同时下达给张雨生、张文休、大乙夏和张文凯。

正在辽河牵制唐军的张雨生接到命令,知道养母高贞玉不幸逝世,悲痛万分,立即率领人马离开辽河,返回敖东城,来为养母奔丧。

正在大同江两岸与新罗国主力对峙的大乙夏接到命令,先派人向新罗军元帅金文吉约定停战,再分批退回到椒州,然后三兄弟星夜赶往敖东城,参加太妃的葬礼。

在西海岸牵制新罗国主力大军的张文凯接到命令,立即率领战船撤回到都里镇,再转乘战马飞奔敖东城,去给情同祖母的太妃送葬。

占据了新罗国首都金城的渤海军大元帅张文休接到军师发来的命令,立即把囚在营中的新罗国王子金思兰放出来,宣布道:前者金文吉率部sāo扰渤海国,罪大恶极。本帅南征,不为攻城略地,只求讨回公道。现新罗国王既已知悔求和,本帅就不再相逼,可以和金王子达成和平协议。

金思兰道:多谢张大元帅同意和解。我立即返回熊津城向国王和世子禀报。

张文休道:可以派别人到熊津城给国王送信,金王子就不要回去了。既然要和谈,我军就不能再驻在金城。为表达和平诚意,我要立即撤兵。只是要委屈金王子随我同去敖东城,待割让给渤海国的土地和城池移交完毕,再送金王子归国。

金思兰无可奈何地说道:张大元帅是想拿我做个人质,我奉陪就是了。只要能实现和平,我个人生死安危都可以置之度外。

张文休带着新罗国王子金思兰,率领战船返回南海府。登陆后知道军师大野勃已经带着亲兵先行返回敖东城,便马不停蹄向敖东城狂奔。

大野勃派快船快马向四路主将送去最新的命令之后,料定张文休接受和谈签订协议之后就会立即撤兵,不会再有其它风险,所以不等张文休有回音,就撤了中军大营,带着二百亲兵卫队离开南海府地界,急匆匆返回敖东城奔丧。经过五天五夜的急行军,在高太妃逝世后的第三十五天上午,来到了敖东城郊外。大野勃一心要去参加高太妃五七祭奠,恨不能插翅飞进城去。可是,一个天外飞来的横祸,象凭空落下来的巨大陨石,重重地砸到了大野勃的头上。

渤海国的军法制度是模仿大唐的军制,将军们分为在营和在朝,在营的负责练兵,在朝的参加朝会议事。有战争时奉了王教的将军们才可以到营中调兵。大野勃没有官职,又没有奉王教,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没有带兵的权力。他被张文休聘来做军师,可以替张文休代掌元帅印,却不可以脱离张文休独自行动。现在大野勃携了元帅印,带着二百亲兵,从南海府向敖东城奔驰。就构成了这样一副图画:一位无职无权的亲王,携带着本不属于他的帅印,率领着二百名不应该由他来指挥的亲兵,从遥远的边疆府城,向京城狂奔。如果有人指着这副图画叫一声,说这是谋反,那是没有人敢说不是的。大野勃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武王向南海中军大营发出撤兵的教示之后,就盼着张雨生、张文休、大乙夏等人尽快赶回来参加太妃葬礼。尤其盼望张雨生父子回来研究一下大唐皇帝劝和的诏书。这天从辽河撤回来的张雨生最先到达敖东城。武王就迫不及待地把大唐皇帝劝和的诏书给张雨生看了,想听听他的意见。

武王向张雨生说道:大内相和右相都认为大唐皇帝这道诏书充满亲善之意。左相怎么看?

张雨生道:我军已经节节胜利,此时讲和,只能对新罗国有利。皇帝这道诏书表面上是劝和,实质上还是有意要包庇新罗国。

武王道:还是左相的见识更高一筹。现在太妃葬礼在即,孤王不得不暂且停战收兵。也算给大唐皇帝一个面子。新罗国这笔帐迟早还是要清算的。葬礼之后我们再从长计议。明天是太妃逝世五七之祭,你能赶回来参加,对太妃的在天之灵也是一个安慰。

次rì,王亲和百官都集聚在高太妃灵堂内,为太妃举行五七祭奠。晨时刚过,武王来到灵堂,正要焚香行礼,忽有内侍来报告说,大野勃带领二百亲兵从南海府返回,已经到达敖东城郊外。

武王急切地问道:张文休没有一同返回吗?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