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大宏临莫州喋血(2/2)
大宏临被部下的战马夹在街巷中,yù进不能,yù退不得,这才惊呼上当。亲兵在他周围筑起人墙和盾牌屏障,才使他免遭流矢飞箭。他知道拖延下去是死路一条,就拼命大叫道:冲向城门,杀出城去!
可是,他的命令已经无法执行了。步兵掉转矛头比较容易,骑兵掉转马头却是很艰难。何况现在战马都拥挤着,马上的骑手已经无法驾驭。有些骑手急中生智,弃马而走,这样一来人和马争路,局面变得更糟。
随着渤海骑兵的减员,通北门的退路终于有些松动,亲兵护卫着大宏临向北门急走。眼看就要冲出城门,却听城上一阵鼓响,田承嗣带着一彪人马从城墙上绕过来,轰然一声关闭了北门,黑压压的一排强弓手立在城头上,无数支利箭瞄准了渤海国副王的头胪。
田承嗣在城上叫道:大宏临还不下马投降,等待何时?
大宏临叫道:你弄这诡计算不得英雄。我宁死不服!
田承嗣把手一挥,城上箭簇如雨。大宏临和他的亲兵都死于乱箭之下。
正在攻打幽州的张茂林张茂森兄弟,突然得到大宏临战死莫州的恶耗,急忙收兵,商议对策。
张茂林向弟弟说道:副王是元帅,李阳殿下是监军。现在元帅战死,我们应该听从监军的命令。
张茂森道:幽州一时难以攻克,我们去和监军会合,再图良策。
张茂林当即传令全军向营州转移。
李阳在营州攻城不下,正在盼望大宏临来增援,却见张茂林兄弟身着孝服,率兵到来。
李阳大惊道:张驸马为何身着孝服?
张茂林悲痛地说道:副王战死莫州。我兄弟两个来听监军号令。
李阳闻讯大哭道:副王为我而死,我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我立即去莫州换回副王尸体,请张驸马护送副王灵柩回国去吧。
张茂林劝道:副王受文王之命,为讨贼而死,死得其所。请监军振作jīng神,指挥人马,再克叛军,以不负文王厚望。
李阳道:多谢驸马提醒,我无论生死,都不能弃文王大计于顾。全军再攻莫州,务必将田承嗣生擒活捉,拿他的血肉来祭奠副王,为副王报仇雪恨。
李阳率领四万人马,向莫州开去。
此时大唐国兵马副元帅李光弼正指挥十万大军在围攻燕国京城洛阳。燕国莫州剌史田承嗣自知莫州军不是渤海国大军的对手,又不能指望燕国皇帝史朝义发兵来救,陷入了绝境。他不想让渤海军生擒活捉,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向李光弼投降,求得大唐皇帝的庇护。他抢在渤海军围城之前派出使节,向大唐兵马副元帅李光弼请降。
李光弼正指挥十万大军在围攻洛阳。他接到田承嗣的投降书,大喜过望,立即派人给田承嗣下达了命令,让他留守莫州,等待皇命。田承嗣得到李光弼的答复,一夜之间就把莫州换上了大唐旗号。李阳挥军来到莫州城下,把城池团团包围起来,让军兵喝叫田承嗣出来送死。
田承嗣有持无恐,派了使节来向李阳质问道:莫州已重归大唐,不知李阳殿下兴兵围城意yù何为?
李阳骂道:田承嗣杀害渤海国副王,罪该万死,死有余辜。莫州既已重归大唐,我军可停止攻城,但田承嗣必须自缚来见。
田承嗣的使节回去之后,如实禀报。
田承嗣冷笑道:李璘已属反臣,李阳还敢逞强吗?再去通知他,让他明rì在城下接收大宏临遗体,立即带着人马撤离莫州,否则本留守要弹劾他反叛之罪。
李阳接到田承嗣的通知,心中犹豫起来。借兵杀贼报国,本是为了洗刷父亲的叛国之罪,如果攻破莫州捉了田承嗣,就要重蹈父亲的覆辙,背上叛国的罪名。可是放过田承嗣,如何对得起大宏临的冤魂,又如何向文王交待呢?
李阳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就向张茂林问道:田承嗣有大唐庇护,我投鼠忌器,一筹莫展。不知张驸马有何高见?
张茂林道:李阳殿下不能反唐,文王也不能反唐。现在莫州已经是大唐的城池,我们没有理由再去攻打。副王之仇,只好留待来rì再报。
李阳悲愤地说道:为我一个忠名,赔了副王xìng命,实在不值。如能重新来过,我宁可背负叛国之名,也不要向文王借一兵一卒。
次rì,李阳和张氏兄弟在莫州城下接过了副王大宏临的遗体,饮恨离开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