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李亲王刀劈贼首(2/2)
李阳骂道:亏你还自称大燕国皇帝,竟然不知道本亲王带着渤海国人马在幽燕转战三年之久。我父王不能生擒安录山,遗恨终生。你今天撞到本亲王马前,该着让我洗刷两代叛国罪名。赶快下马受缚,可以让你多活几rì。如若不降,立马叫你粉身碎骨!
史朝义这时才如梦方醒。他在洛阳不断接到李怀仙的告急战报,说幽燕遭到李阳数万人马的攻击,还以为李怀仙是为了保存实力,不肯发兵救援洛阳的托辞,没想到李阳横行幽燕竟是真的。李阳借兵报国,是要洗刷父子两代叛国的罪名,其锐气不在李光弼之下。史朝义落到李阳手中,定是九死一生。可是史朝义不甘心这样受死。他还要垂死挣扎。
史朝义向李阳拱手道:久闻李阳殿下大名,今rì能得幸会,也是天意。殿下要立功报国,我可以成全你。不过我有个条件。你打的是渤海军旗号,我就只降渤海国,不降大唐国。请你将我送到渤海国上京,任凭渤海国王发落。
李阳冷笑道:你是大唐国的叛逆,就必须接受大唐国的制裁。本亲王限你在十个数之内向大唐国投降,若敢拖延,立即斩首!
史朝义知道降了大唐就是死路一条,就想出只降渤海国不降大唐国的诡计,准备到渤海国向文王乞求活命。见李阳不准,赶紧把马一带,向着榆关郊外的森林落荒而走。李阳岂能放他走,当即纵马追杀。两人一前一后奔入森林,眼看越来越近。史朝义见逃不脱,索xìng勒马回头,要和李阳拼个死活。两人就在森林中大战起来。一个是穷途末路的亡命之徒,已经毫无底气,打斗起来连连失手;一个是报国心切的奋勇亲王,斗志高昂,越战越勇。相斗数合之后,胜负早已分明。只听李阳大吼一声,手起刀落,将史朝义斩于马下。
李阳正要下马割下史朝义的人头,忽听一阵人喊马嘶,一彪人马冲进森林,把李阳团团围住。一位将军纵马而出,和李阳相隔五十余步对峙起来。李阳赶紧上马挺刀向那将望去,一眼就认出那是幽州节度使李怀仙。
李阳冷笑道:你这乱臣贼子,还想来救你的主子吗?可惜晚了一步。史朝义已经命丧黄泉。你已经是无头之蝇。
李怀仙勒马应道:李阳你听着,本帅现在是大唐幽州留守大将军,奉了大唐兵马副元帅李光弼的将令,专程来取史朝义的人头。你将史朝义的尸体交出来,本帅可以替你向大唐皇帝请功,如敢不交,就把你和叛贼一起处死。
李阳道:真看不出你是条变sè虫,一转眼又成了大唐国的留守将军。你初归唐营,寸功未立,想必是十分渴望这份功劳。怎奈我已经亲手斩了这个逆贼,你无功可立了。我要将史朝义的人头亲自送到李光弼大营,你赶快闪开!
李怀仙道:现在本帅是堂堂正正的大唐边将,你却是个逃亡的罪臣。本帅命令你交出史朝义,你敢抗命吗?
李阳心想,现在和他打斗又要背上反唐的罪名,不如趁早脱身,就笑道:我早晚要去皇帝驾前讨回公道。这具尸体对我已毫无用处,就送给你去请功吧。
李阳拨马而走。李怀仙就把史朝义的人头高挑在枪尖上,让部下高唱凯歌,返回幽州。
公元763年,大唐代宗广德元年,渤海国文王大兴27年,正月,燕国显圣皇帝史朝义逃亡到榆关森林中,被大唐亲王李阳一刀劈死,被大唐幽州留守李怀仙割下头胪。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燃尽余火,灰飞烟灭。
李阳带着一万人马返回榆关,向吕德信禀报了杀死史朝义,以及李怀仙夺走史朝义头胪的经过,感到十分遗憾。吕德信也无可奈何,只好守住榆关,占据平州,等待大唐皇帝派人来交涉。
李怀仙得到了燕国皇帝史朝义的首级,立即向大唐兵马副元帅李光弼报捷。李光弼获得这天大的喜讯,不敢有分毫耽搁,立即派快马向兵马大元帅太子李适报捷。李适则带着亲兵押解史思明的头胪,星夜奔回长安向代宗皇帝报捷。
这时在大唐京城长安皇宫中执政的皇帝是代宗皇帝李豫。他的祖父玄宗李隆基和父亲肃宗李亨,在上一年的四月相继驾崩。两位饱受安史叛贼折磨的先皇帝,都没有看到安史之乱的终结,带着无穷的遗憾离开了世界。
比玄宗肃宗父子更加遗憾终生的是大诗人李白。二年前,当李光弼都统河南淮南山南东道五道节度使,出镇淮yīn讨伐叛军的时候,六十一岁的李白激动不已,他不甘心背负着胁从李璘叛乱的罪名,也和李阳一样要用奋勇杀贼的实际行动来讨回自已的清白。他当即告别妻儿,奔赴李光弼大营,准备再次投军报国。可是这位谪仙人因为长年纵酒,又经历过坐牢和流放,浑身是病体质极差,行至半路突然胁痛病发作,只好半途而返,在当涂养病。因为胁部疼痛难忍,他更加依赖酒jīng来麻醉病体,终rì沉醉在酒中。
大唐代宗皇帝李豫继位,为了召示天下太平和展示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在上元三年八月开科取士。这时滞留在中原的渤海国学生王孝廉已经重回长安国子监学习,赶上皇帝开科取士,就报名应考,竟然幸运地考中了进士。藩国学子在大唐考取功名之后,可以留在中原做官,也可以要求回本国效力。王孝廉决定归国效力。代宗皇帝就封他个渤海太守虚职,让他带着五品官秩归国,以此来昭示皇帝隆恩。当时幽燕被史朝义的叛军阻隔,渤海太守王孝廉就随着李光弼的大军往江淮进发,想从扬州乘船经海上归国。他到了当涂,听说嫡仙人李白正在病中,就登门拜访问候。
李白已经病得不行,见王孝廉是新任命的渤海太守,又自称是渤海国王子大宏临的陪读书童,就想起和大宏临共同效力于永王军营的rì子,不禁百感交集,激动万分,就把王孝廉当做大宏临,滔滔不绝地倾诉自已坎坎坷坷的一生和壮志难酬的痛苦,不禁悲怆难当,热泪横流,纵酒高歌道:
彭蠡天将合,姑苏在rì边。宁亲侯海sè,yù动孝廉船。
窈窕晴不转,参差远岫连。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
这天恰好是十一月的月圆之夜,王孝廉陪着李白把酒赏月。李白病痛加心痛,苦不堪言,痛不yù生,就拼命饮酒,忘情狂歌,朦胧中竟然扑向江中月影,从此长眠在茫茫大江之中。王孝廉被李白的悲情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即了放弃了归国计划,重返长安,要为李白辩冤正名。
李白死后两个月,燕国的末代皇帝史朝义灭亡了,安史之乱结束了。大唐代宗皇帝李豫改元广德,大赦天下。这时李阳凭借渤海军的实力占据着平州,他立即抓住时机向代宗皇帝上表,首先申述了永王起兵抗贼的经过,为父王李璘辩冤;其次详述了渤海国王借兵杀贼的经过,为自已正名,希望得到代宗皇帝的同情和理解。王孝廉乘机把李白晚年仍有投军报国之志,因病不得不放弃平叛行动的详情写成奏章,请鸿胪寺代为上奏,希望朝廷能够对李白的一生给予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