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内史官花言巧奏(2/2)
历来的正史和野史都对大臣的曲意逢迎和jiān诈yīn险等量齐观,却不晓得许多曲意逢迎是被逼出来的一种自卫行为。王新福就是一例。
王新福打定主意,就向文王奏道:人们对某事物发表评论,都是以他所感受到的事物为依据。而这种感受往往是片面的。臣以为三相所奏反应出三种不同的视角。综合起来才有可能是事情的本来面貌。臣综观三相一卿的奏章,以为大华屿殿下祭奠之时情绪失控,言行失态,应是事实。大内相主张废黜,是看得过重,就象医病割肉。右相主张免究,是看得太轻,就象隔靴sāo痒。左相主张适度责罚,恰到好处,却没有提出如何责罚的具体建议。礼部卿更是胡涂,没有审清的案子,就不该上奏。
文王点头,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依你看来,该如何责罚?
王新福见文王点头,心中暗自庆幸折衷得法,看来文王并不想采纳极端的建议,就胸有成竹地奏道:臣斗胆进言,副王大华屿还是个孩子,基下让他监国是想让他早经磨练,现在他正是将要懂事明理的阶段,应该专心读书才对。依臣之见,可以暂时停止副王大华屿监国之权,让他专心读书,闭门思过,以观后效。
文王点点头,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好就好在这以观后效四个字上。责罚有度,留有余地,既可激励副王上进,又可促进三相和解。如果他不思悔改,不肯上进,再加重处罚,左右相就无话可说了。这四个字也不专对副王的,孤王也要借此机会观一观其他人的后效。副王的事就这么处理。你对张茂森之案怎么看?
王新福回道:此案既然交给礼部审理,就要等待礼部调查取证,按审理结果定案,臣不敢妄加评议。
文王摇头道:你这就是书生之见了。你以为这案子还有必要再审下去吗?现在事情明摆着,再审下去也是个僵局,一面是张茂森确有谋反迹象,一面是礼部不可能审出真凭实据。如此这般,又该如何处理呢?
王新福猜测到文王是要借题发挥,既不想以谋反罪来治死张茂森,也不想无罪释放官复原职,只是想借此机会进一步削减张茂森的兵权,而且急不可待。就顺势奏道:如果是这样,臣建议将张茂森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文王笑道:这个建议很好。如果说他确有谋反之心,也是谋反未成,杀了他证据不足,饶了他后患无穷,只有贬了他最为合适。听你一席话,孤王很开心。你去拟五道王教,一是敕命副王大华屿闭门读书,静思已过,磨练心xìng,以观后效。二是孤王将回上京亲理朝政,在此之前暂由大内相监国。三是张茂森谋反虽然查无实据,却事出有因,着即革去他身上所有官职和爵位,贬为庶人立即回乡。四是西屯卫元帅由大元英担任。五是让大元兴出任南京留守。
大元兴是大胡雅之子,大元英则是大林堂的儿子,都是大元义的亲侄。文王作出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对反副王派的鼓励,也是对保副王派的jǐng告。副王大华屿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网.cmfu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