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杨贵妃扑朔迷离(2/2)
王新福双手合十,低头说道:在下是渤海国的使节王新福。今rì慕名前来向太真观音求教,请不要拒绝。
玉真观音双手合十,温和地回道:阿弥陀佛。施主说的是唐语,太真很喜欢听。有什么指教,请坐下来慢慢讲。
王新福听到让他坐下讲,心中大喜道,这是好兆头,看来今天不会虚行,便谢座,出其不意地问道:在下在渤海国听说,大唐贵妃杨玉环来到rì本国了,不知太真观音是否知道她的状况?
玉真观音很沉着地反问道:施主为什么这样问?
王新福不动声sè地说道:因为太真观音也是唐人,一定会知道她的情况。
玉真观音道:阿弥陀佛。出家人入了佛国,不论唐人藩人,一律善待。
王新福索xìng把话挑明,说道:在下手中有一幅杨贵妃的画像,请太真观音看一看是不是见过这个人。
太真把双眼半闭起来,说道:大唐国的贵妃杨玉环已经死于马嵬驿。在rì本国泉涌寺里讲经的是天皇御赐的主持太真菩萨。她们怎么可能见过面呢?
王新福诚恳地说道:当着真人,不能说假话。在下已经认出太真观音就是杨贵妃。请不要再否认。
玉真平静地说道:是与不是,有什么不同吗?佛门内外,是两个世界。
王新福恳切地说道:太真菩萨还不知道,玄宗皇帝已经于上年四月驾崩了。当年他从蜀中返回长安时,曾叫人挖开杨贵妃的墓,准备重新厚葬。可是那墓是空的。现在人们都在关心杨贵妃的下落。如果太真观音就是杨贵妃,那对天下倾慕杨贵妃的人是极大的安慰。在下此次来rì本国,就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待。请太真观音以实言相告。
太真观音沉思了片刻,说道:请你把画象像拿给我看。
王新福递上洪以文画的杨贵妃画像。
太真观音接过去看了许久,轻轻说道:画得不错。是谁画的?
王新福回道:是大唐鸿胪寺正卿洪以文。
太真观音默默地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jīng致的印合,打开来取出一枚方型玉印,看了看印面,然后轻轻地往画面上方盖了一个红印,再把画像交还给王新福。
王新福接过来细看,只见那印模上是两个制工jīng巧的梅花篆字:太真。
王新福惊喜道:这一定是玄宗皇帝御钻亲刻的了。
太真观音站起身,走向后堂,边走边说道:该亡者自当亡之,该生者自能生之,能识者自能识之,能度者自会度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方寸之物亦可传奇。施主请回吧。阿弥陀佛。
王新福这时已经断定眼前的太真菩萨就是昔rì的大唐贵妃杨玉环,他知道太真不会再说什么,就把盖了太真印的画像jīng心收起来,准备做为回国述职的证据。
渤海国文王大钦茂自从安排了王新福出使rì本国之后,心就被杨玉环的故事缠住了。这些天,这位国王常常独自坐在上书房里,在脑海中重复着杨玉环和玄宗皇帝的爱情传说。过去他一直认为玄宗皇帝纳了儿媳做贵妃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现在,杨玉环的死而复生,让他对这位奇女子产生了无限的敬佩和好奇。他开始理解了玄宗皇帝对杨玉环不顾一切的爱恋。这样神奇的女子确实是值得爱恋的。过去人们对这段姻缘多有微词,主要是谴责玄宗皇帝有强夺人妻之罪,夺儿子之妻就罪加一等了。
文王由敬佩杨玉环转而同情玄宗皇帝,心中开始为玄宗皇帝寻找开脱之辞。假如杨玉环不是有夫之妇,这段姻缘就完美无瑕了。退一步说,假如杨玉环不是儿子之妻,这段姻缘也可称得上白璧微瑕。再退一步说,就算是儿子之妻,假如儿子已经去世了,公媳结合也就容易被世人所接受了。可惜玄宗皇帝不象我大钦茂这样儿子早逝,儿媳寡居。
文王想到这里,心跳突然加快了。玄宗皇帝的不幸恰恰是我文王大钦茂的幸运。现在长子大宏临早逝了,我这个独身国王面对的是寡居的儿媳。我很喜欢她,她也依恋我。在我们两个单身男女之间,没有玄宗皇帝和杨玉环那样的障碍,为什么不可以结合呢?文王想来想去,想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所差的是没有高力士那样的人来替我搭挢牵线排难解忧。看来高力士那样的角sè还真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