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大嵩嶙出师北伐(1/2)
() 三王子大嵩嶙接受了摄政王大元义的任命,携带着北征大元帅印信,匆匆返回南京。现在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消灭大华屿,夺取王位继承权。他知道这件事在父亲那里是不会这么顺利通过的,因为母亲很难舍弃大华屿。他甚至想象到大华屿会顺利继位,已经很不情愿地做好了向大华屿称臣的准备。可是老天开了眼,让大元义横插一刀,架空了父王,逼反了大华屿,就把希望渺茫的事变成了触手可及的事。他既恨大元义对父王的反叛,又感谢大元义对父王的反叛。这就叫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大嵩嶙很庆幸自己成了黄雀。
几个月来,三王子大嵩嶙被扣在东京,使聚集地在南京的几位大臣,包括张茂林父子、张仙寿、乌士元,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已经知道了东京发生的一切,对文王基下和三王子殿下双双被软禁感到万分恐惧。他们担心大元义随时会下毒手,让他们失去正统王权的旗帜,变成一群无头的苍蝇。他们策划过起兵勤王,由张茂林挥军北上,可是很快就撤销了。因为投鼠忌器,怕勤王不成反倒赔上了文王和三王子的xìng命。他们唯一可以采取的行动就是不要任何行动,静静地等待老天的慈悲。
就在南京诸臣一筹莫展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三王子大嵩嶙出乎意料地回来了!大嵩嶙来不及更衣洗尘,顾不上回王府和妻子相见,风尘仆仆先来南屯卫帅府和诸臣商议大事。
大嵩嶙向众臣说道:大华屿在上京登基,成了抢位夺权的叛逆。大元义授我北征大元帅印,要我尽发南屯卫三万人马北上平叛,消灭大华屿。这是天赐良机,让我脱颖而出。诸位随我北征,成功之rì,都是靖国元勋。
张仙寿问道:北征事关重大。不知是殿下主动请缨,还大元义强行委任?
大嵩嶙道:是他提议,我欣然受命。
张仙寿道:我担心这是大元义的一石二鸟之计。他软禁了文王基下,已经把权柄抓在手中。再让殿下和大华屿两败俱伤,他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弑君夺位了。
乌士元道:文王基下身陷贼手,已经很难拯救。渤海国要有新王主政,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大事。王子殿下此时归来,就是天意。依我之见,王子殿下应该立即登基称王,以国王之尊号令全国,讨平大华屿和大元义就易如反掌。
乌士元和张仙寿已经是英雄所见大不同。大嵩嶙就把目光投向张茂林,想听岳父怎么说。张茂林沉默不语。他感到大嵩嶙是面临一场命运豪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阻碍大嵩嶙称王的都是大华屿。大嵩嶙的首要目标是消灭大华屿。现在大华屿在上京称王,矛头指向大元义,抢了讨贼的先机,处于有利地位。而大元义控制了文王,挟国王以令诸侯,给大华屿安上抢位夺权的罪名,也可以号令全国。如果大嵩嶙此时称王,就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可以和大华屿平起平坐,却要面对大华屿和大元义两个对手。如果在嵩嶙暂缓称王,服从大元义的命令,就可以打着勤王的旗号名正言顺地讨伐大华屿,这样容易成功,却也壮大了大元义的声势,以后再消灭他就比较困难。这是两面都有风险的赌局。
张茂林向大嵩嶙说道:殿下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大元义和大华屿,继承王位,延续正统。现在上京和东京誓不两立,殿下站在哪一边,哪一边就是赢家。接下来殿下要和赢家一决雌雄。换言之,殿下有四种选择,一是向大华屿称臣,则大元义先亡;二是向大元义称臣,则大华屿先亡;三是殿下在南京称王,成三足鼎立之势,再图统一;四是既不称臣,也不称王,起勤王之师,伺机进取。不知殿下想选哪张牌?
大嵩嶙道:从东京回来时,一路上只想消灭大华屿。现在看来,如果向大元义称臣,就是公开投敌,在道义上赢给大华屿。如果先消灭大元义,再以父王名义讨伐大华屿,就名正言顺。
张仙寿道:这是忠孝两全之计,我赞成。
乌士元道:只怕救不了文王基下,难得两全。
张茂林道:能不能拯救文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消灭大元义,孤立大华屿。我赞成殿下的选择。
乌士元道:南京是殿下的大本营,必须先肃清南京的异党。南京留守王爷大元兴和南京都督高长平要先行解决。
张仙寿道:南京留守是大胡雅之子大元兴,是在必除之列。殿下可以用北征大元帅名义向他征用留守王府做大元帅府,他敢不从,就地处决。
张茂林道:事不宜迟,现在就派人去请留守王爷和都督高长平来南屯卫帅帐议事,如敢不来,发兵击之。如果敢来,就见机行事。
大嵩嶙以征北大元帅名义,派人去召大元兴和高长平。两人早已得到廷报,知道大嵩嶙现在是摄政王大元义委任的征北大元帅,就欣然应召来见。
大嵩嶙端坐南屯卫帅帐,张茂林、张仙寿、乌士元列座于左侧,大元兴、高长平列座于右侧。
大嵩嶙道:本帅要起兵北征,请留守王爷腾出留守王府,供我做中军大帅府。
大元兴岂能接受,当即顶撞道:留守王府是国王行宫,岂能给你腾出?
大嵩嶙喝道:不遵我大元帅将令,以军法论处。武士们,拉出去,斩!
武士冲上来,把大元兴拖出帐外,转眼之间,斩头献上。
都督高长平知道这是杀鸡镇猴,赶紧离座表态,说道:殿下起兵北征,是奉教行事,本都督愿听号令。
大嵩嶙道:南屯卫各营,南海府及各州县,明rì卯时到大帅府听令,点卯不到,定斩不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