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0七章 孩子王智胜盗贼(1/2)
() 渤海国的西北邻邦是室韦国,两国的北部疆界都是黑龙江。黑龙江北岸是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荒山中有一些不知归属的山野部落。这些山野部落都是以家族为群,尊族长为王,在山林中游荡牧猎。他们不知世界上还有皇帝国王,更不知社会上还有王法律令,过着很原始很自然的生活。在这些野人眼中,拥有城镇、拥有家园、拥有铁器的渤海人和室韦人都是幸福的神仙。他们对渤海人和室韦人既羡慕又妒忌,就经常窜入黑龙江以南来劫掠财物。渤海国东北三府以往发生的盗马贼sāo扰,多半是这些野人所为。
现在以大仁秀为首领的童子军遍布东北三府,虽然都是娃娃兵,可是成群结队跃马抡枪也很有威慑力。盗马贼不敢再潜入东北三府作案,就把贼手伸向室韦国。室韦国是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九部酋长推举的大可汗被大唐皇帝册封为室韦府都督,只是个名义上的室韦国元首,实权还在九部酋长手中。当盗马贼接二连三袭来时,九部各自保护自家利益,不能联手除盗,就使盗马贼之祸愈演愈烈。
与怀远府相邻的室韦乌仑部酋长乌仑巴赤原本与怀远府关系甚密,这时见盗马贼猖獗,就首先想到向怀远府求助。他向儿子乌仑察布里说道:盗马贼盯上了咱的家园,百姓损失惨重。对这些刁顽的盗贼只能驱逐出境,不能赶尽杀绝,否则仇恨越结越深,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想个办法把盗贼赶到别处去。你带上十张貂皮到怀远府去拜访朱正章都督,请求他发兵助威。
乌仑察布里来到怀远府,向朱正章献上礼品,诉求道:近来盗马贼涌向我部,劫掠人畜,很是猖獗。我部骑兵虽然奋力驱贼,怎奈贼人反复纠缠,不肯离去。家父请朱大都督出兵助威,不求将贼人赶尽杀绝,只求将贼人驱逐出境。请朱大都督务必发兵相助。
朱正章道:你我两家是近邻,你部有难,本帅理当相助。只是发兵出境不是儿戏,要容我向上京禀报。
朱培英听说乌仑部来求援,就向父亲禀道:盗马贼涌向室韦部,是因为三府童子军兴起。此事不必父帅cāo心,待我向童子军大本营禀报,请大仁秀来解决。
朱正章高兴地说道:乌仑部只求把贼人驱逐出境,并非必须战斗,你们童子军完全可以胜任。如果大仁秀能把这件事接过去,就省得我向上京上表请教了。
朱培英来到伯力城,向大仁秀禀道:室韦乌仑部来求援,这是童子军出征实战的良机,我们不可错过。
大仁秀不动声sè地说道:乌仑部只求吓走盗马贼,我若应了他,就只能虚张声势,不能放手杀贼,这样的机会不要也罢。
朱培英焦急道:这不仅是声援乌仑部,也是替我父帅分担,难道大哥真要袖手旁观吗?
大仁秀笑道:二弟不要急。我是想乘机检阅一下童子军的实力,放开手脚打一场剿贼大仗。
朱培英转忧为喜道:大哥真要打仗,就让我做前部先锋。
大仁秀道: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就算真要打仗,也不能逞匹夫之勇。先把三弟李伯庸召来,我们共同谋划一个智胜的方案,力求兵不血刃,不战而胜。
李伯庸正在安边府训练童子军,这天接到大仁秀的命令,要他选拔一百名jīng兵,立即赶到伯力。李伯庸知道童子军要有军事行动,自然不敢怠慢,当即带领一百名武功出sè的童子军战士,兴冲冲地开赴伯力。
当李伯庸到达伯力城的时候,大仁秀已经谋划好了智取盗马贼的方案。他向二位兄弟说道:盗马贼居无定所,神出鬼没,发兵进剿未必奏效。我想到一个取胜之计,就是断其归路,迫其投降。盗马贼跨江作案,来去自如,必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渡江技巧。我们先把他渡江的技巧破掉,让他有来无回,就不怕他不降了。
朱培英道:请大将军下令,我愿带一支队伍先去侦察。
大仁秀道:侦察的任务要请乌仑察布里来协助,童子军不宜过早暴露。朱将军先返回怀远府向乌仑察布里交待任务,再选拔一百名jīng兵,等待我的命令。
朱培英领命而去。大仁秀再向李伯庸说道:我们不能仅凭乌仑察布里提供的情报来决策,还要有自己的调查和判断。把jīng兵交给教头们cāo练,你我同去沿江一带找渔民打探。
二人来到沿江渔村,向渔民询问江北游民的生活习俗。渔民提供的情报是:江北游民部落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平时有来江南交易的,都是一二十人一伙。伯力城以下江水较深,只能以船伐为渡。越往上游水越浅,就不一定要用船和伐了。
大仁秀问道:往上游三五百里上下,水势如何?怎样能渡?
渔民们说:那是室韦人的江段,峡谷处水深且急,不可渡;开阔处江水不过五六尺深,乘马可渡。
李伯庸向大仁秀说道:我们选在开阔处安营,就可以截断盗马贼的归路。
大仁秀道:只怕没有这么简单。且等朱培英将军有消息来再作决定。
十天后,朱培英送来消息说:乌仑察布里已经查明,盗马贼总是在上弦月出现时乘夜sè过江;袭扰乌仑部的盗马贼共有三伙,每伙三五十人不等,分属三个部落,各自拥有一个渡口,渡口都选在江面开阔处,备有木伐和索道,木伐和索道都用大石头沉没在江水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