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温庭筠匠心育徒(1/2)
() 渤海国四王子大文萼是五年前到长安入侍的。他一心要学七步成诗之技,就拜八叉手诗人温庭筠为师。温庭筠本是个恃才居傲的怪人,平时轻易不肯收纳弟子,可是看过大文萼送上的百首新诗,深为这个藩国才子的求学jīng神所感动,当即收大文萼为徒。师徒关系不同于师生关系。国子监教授对学生只是到学堂讲课,对徒弟却是一对一的传授。大文萼成了温庭筠的徒弟,就和师父形影不离。
温庭筠教学方法很特别。他的第一堂课是讲他自己的诗《利州南渡》。他把诗写成条幅,挂在墙上,诵道: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诵罢,向大文萼说道:你来解读这首诗。
大文萼看了一会儿,说道:请师父先说这诗是何人何时作于何地,然后学生才好解读。
温庭筠笑道:你果然是个好徒弟。我教了许多学生,还没有人敢这样提问。这诗是某教授去年在蜀中利州所作。
大文萼道:利州南临嘉陵江。澹然是水波闪动的样子。翠微是青翠的山sè。棹是船桨,也泛指船。范蠡是chūn秋时楚国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五湖烟水是说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忘机是忘却进取功名的俗念。这是一首寓意于景的抒情诗,表达诗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诗境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地描绘了渡口的景sè:澹然空阔的水面,映着斜阳的余晖。弯弯的小岛,连接翠绿的群山,凸显出一派暮霭苍茫。舟船渐渐离去,载着坐骑的嘶鸣;柳荫下歇息的人们,等待远航的船舶归来。沙草丛中群鸥四处飞散,江流上空孤鹭展翅飞翔。一幅清新的晚渡图画跃然纸上。最后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与世无争、放浪江湖的感慨:谁能理解功成名就后的范蠡为何乘船归去?面对五湖烟波、浩渺湖水,唯有他能忘掉功名利禄啊!这诗朴实无华,情韵悠然,是上乘佳作。
温庭筠笑道:你能猜出这诗出自谁人之手吗?
大文萼道:应该是和师父一样的雅士。或许就是师父。
温庭筠大笑道:哈哈哈,弟子易得,知音难寻。与其说你拜我为师,还不如说我邀你为友了。你是可塑之材,我要倾心教你。书斋中出不了真正的诗人。我要带你去见见世面。
温庭筠诗词有名,当时大唐宣宗皇帝李忱喜欢唱《菩萨蛮》,宰相令狐?不善诗词,就经常请温庭筠代作新词来讨皇上的喜欢。这天温教授又接到令孤?的邀请,就带着大文萼同去。
令孤大人见了温庭筠,高兴地说道:温教授来得正好,快来帮本相填一首《菩萨蛮》,是皇帝陛下正等着要的。
温庭筠叉手片刻,就填了一首新词《菩萨蛮》:
水jīng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湖。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sè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令孤大人很是满意,说道:温教授真是神才鬼手,挥毫就是一首好词。本相没有这个本事,就厚颜把这首词署上我名献给陛下了,请温教授千万不要对外人说这是你作的。
温庭筠笑道:考场救人原本就是我的拿手好戏,相爷不嫌词拙,随意拿去用就是了。
大文萼赞叹道:师父真不是愧是文坛侠客,不仅能救考场上的儒生,还能为当朝宰相雪中送炭,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温庭筠苦笑道:那又如何?我还不是像陈子昂一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令孤?笑道:你师徒两个一唱一合,拿陈子昂来影shè当朝,可是不太好啊!陈子昂被恶吏来俊臣处死了,你温教授可是我令孤宰相的座上宾。
温庭筠笑道:我不过是随口发点牢sāo而已。比起陈子昂,我也算幸运了。这还要感谢令孤大人的提携。
不料温庭筠第二天到国子监上课时,就把令孤?拿自己新词向皇帝献媚的事讲了出去,成了国子监师生们议论的话题。
大文萼问道:师父为何不给相爷留点面子?这国子监有师生数千,万一有人去向宰相大人通风报信,岂不是要给师父惹麻烦?
温庭筠一脸怪笑,半真半假地地说道:我在考场助人为乐,却屡受考官责罚。他堂堂宰相拿我的新词取悦皇上,和考场作弊有何不同?我岂能让他作了弊还得意!况且文责自负,万一那词中哪一个字触犯了皇上,我是要出头领罪的,与其等到出事之后再让他来揭发,还不如我自己早早揽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