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大昭顺隐修避世(1/2)
() 渤海国文德王大??一向以中原大国为依托。可是自从大梁太祖皇帝朱晃消失之后,中原大国已经岌岌可危,而在渤海国的左右两侧,又出现了大辽国皇帝阿保机和高丽国皇帝王建,这两个新皇帝象两只蟹钳,把渤海国夹在当中,让文德王大??感到压抑。
这天渤海国朝会上,文德王向百官说道:自太祖皇帝朱晃驾崩之后,大梁国声威rì下,孤王好象变成了断线的风筝。而大辽国皇帝阿保机和高丽国皇帝王建却气焰嚣张,好象快要把孤王的宫殿挤扁了。这些天孤王常常梦见巨浪掀翻小船,醒来后心惊肉跳,坐卧不安。卿等有何良策,能为孤王解除烦恼?
礼部卿大和钧奏道:梦境都是反的,基下梦中有险,便是国事平安。王建称帝,自有新罗国来征讨。阿保机称朕,自有大梁国来讨伐。基下不必忧虑。
文德王道:这样的宽心丸孤王吃得太多了,不管用。
左司政大元钧奏道:阿保机不过是蛮夷首领,王建不过占了弹丸之地,居然都可以自称皇帝。基下有疆五千余里,有民三百万口,有兵二十万骑,更应该做皇帝。和他们平起平坐,就不会作恶梦了。
文德王道:皇帝是天子,不是谁都能做的。孤王谨遵祖训,死活都要做中原大国藩属。
右相大封裔奏道:基下不要轻言死字,这很不吉利。国运、家运、命运,都是天意。基下心中不宁,应该祈天祝地,请神明保佑,逢凶化吉。
文德王道:逢年过节都行过祈天祝地大礼,还要再重复吗?
副王大昭顺奏道:当年幽州道士留给儿臣一枚铜钱,是道家神物,可以保佑平安。儿臣把它献给父王,保佑父王身心康健。
文德王接过铜钱,见那上面有一只三条腿蛤蟆在跃跃yù动,不禁笑道:这倒是个好东西,但愿它能给孤王带来吉祥。
大昭顺再奏道:道士曾预言我十七岁有难,到镜泊湖避世一年,可以逢凶化吉。儿臣猜测,道长所说的难,或许就是父王当前之忧。今年儿臣刚好是十七岁,愿到镜泊湖rì夜祷告,为国祈福。请父王恩准。
文德王道:道家长老必是言之有据,不可忽视。你按他的话去做吧,孤王给你自专之权,不会有人去打扰。
大昭顺七岁那年在幽州巧遇终南山道士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那是天意安排。这十年中他特别留意打探海蟾子的行踪,听说海蟾子得道成仙了,更对当年发生的事惊叹不已。他深信铜钱能保佑父王平安,更深信避世可以禳灾。来到镜泊湖,见到当年朝贡的副使崔礼光,他这十年一直在湖州剌史手下做渔政司的小官。两人回忆起当年经历,都觉得神奇。
大昭顺道:我按幽州道士所嘱来湖上隐居一年,一切外界事务就由你来应付。
崔礼光道:我深信道士预言,愿为殿下安排一切。也许殿下一年之期圆满之rì,也就是我出头之rì。
大昭顺道:道士说你和韩延徽都会做宰相。韩延徽已经做了大辽国宰相,你也一定会做渤海国宰相。
崔礼光笑道:难得殿下还记着我的事。我盼望那一天,却又担心我是哭的那一个。道士说两个宰相,一哭一笑。
大昭顺笑道:就算你是哭的那一个,也是命中注定,你担心也没用。
崔礼光收起笑容,神情凝重地说道:殿下有没有想过,渤海国的相国不叫宰相。这长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玄机呢?
大昭顺楞了一下,缓缓地说道:没想过。这确实费解。难道父王真的该做皇帝吗?
崔礼光道:恕臣直言,臣倒是希望殿下能够做皇帝。
大昭顺道:慎言,慎言!这话可不能乱说的。我们都要听天由命。现在你先给我找一个隐身避世的辟静处安身。
崔礼光道:那就上小石城吧!那里的禁卫军早已经撤出,一直是我把它当成来湖上巡视时的休息地。我把它腾出来,殿下住进去,绝不会有人打扰。
崔礼光引导副王大昭顺来到小孤山正西湖岸边,进入陡峭石砬子上的小石城。这是一座绝壁上的城堡,三面临湖,绿水环绕,石磴宛延,十分幽静。堡垒中有石屋数十间,石壁石门,庄严肃穆。临窗而望,可见湖光粼粼,山sè迷芒。大昭顺上下看了一遍,很是满意,就决定在这里隐居下来。
大昭顺道:我就住在这里了。你把闲杂人等全都调走,三餐就由你亲自来送,不得向任何人泄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