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大锦旗夷平辽州(2/2)
大锦旗斥责道:你欠渤海军战争债,从此一笔勾销。你欠夫余府殃民罪,必须到夫余府去了断!
大锦旗命部下绑了张秀实,又把辽州城捣毁,劫掠了城中上万百姓,凯旋而归。回到河东大营,立即派人把张秀实和掠来的百姓解送夫余府。
大元让进言道:大帅应该把张秀实解送上京,交给朝廷发落,可以提高大帅的声望。
大锦旗道:张秀实在夫余府欠下人命,又长期sāo扰夫余府百姓,民忿极大。把他交给夫余府处置,让百姓出一口恶气,这要比本帅受到赞扬更重要。
夫余府都督吴连山见杀人逃犯张秀实被逮捕归案,真是大喜过望。他立即升堂开审,各州县百姓前来控诉张秀实的男女老少络驿不绝。吴连山把张秀实这些年来在夫余府犯下的杀人抢劫罪行一一审理清楚,判了个车裂重刑,行刑之rì,夫余府百姓都来观看,人山人海,怒吼震天。
辽河大营元帅大锦旗把捣毁辽州城和夫余府处决张秀实等项,写成战报禀报上京。上京君臣百姓一片欢腾。文德王更加坚信把重兵调往辽河前线的决策无比英明。他兴高采烈地降旨嘉奖辽河将士,加封大锦旗为护国大将军,对大锦旗以下将军都尉也都有封赏。
辽河大营元帅大锦旗得到嘉奖自然是欢天喜地,可是副元帅大元让却闷闷不乐。这次辽州战役是大元让极力促成的,大元让自认为应该居头功,可是大锦旗没有为他请功,文德王也没有对他有特别的封赏,这就让他生出满腹怨气,
庆功会上,元帅大锦旗被众将簇拥着,难免有些趾高气扬,夸口道:本帅拥兵五万驻守辽河,就是一道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不要说张秀实区区二万人马不堪一击,就是阿保亲率百万大军前来,也休想跨过辽河半步!
副元帅大元让就yīn阳怪气地说道:辽河防线固若金汤,全靠众位将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贪天之功为己有,只怕铜墙也会倒,铁壁也会塌。
大锦旗听得真切,当时就厉声质问道:请副元帅把话讲明白,是谁在贪天之功为己有?
大元让冷笑道:末将不过是提醒众将而已,大元帅以为不妥吗?
大锦旗严肃地说道:在本帅帐下,只有奋勇之将,绝无贪功之将,副元帅的提醒是多此一举了!
大元让揶揄道:如果没有末将的多此一举,恐怕也不会有今rì的庆功会吧?
大锦旗这才白明他是为何发难,便放声大笑道:哈哈哈,张秀实是本帅砧板上一块肥肉,何时剁了他,自有本帅来决断,有没有你那一举,都是一样的。你要是不服,可以分兵设帐,自谋战功。
大元让道:大元帅若肯分兵,末将绝不退缩。
大锦旗道:本帅一定会给你立功的机会。
渤海国的西部边疆有三个战略重镇,一是与室韦国接壤的莫吉府,二是与辽国接壤的夫余府,三是与幽燕接壤的辽阳县。大陈林的防区是辽河中下游,包括夫余府和辽阳县。过去防御契丹国是以保卫夫余府为重点。自从燕国皇帝刘守光灭亡之后,幽燕已属晋王管辖,可是晋王的重兵压在南线和大梁国作战,辽河下游形成军事真空。晋王对辽河下游鞭长莫及,就给辽军东进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辽军东进,就有两条通道,一是夫余,二是辽阳。大锦旗早把这一态势看得清清楚楚。打掉了辽州之后,大锦旗就知道分兵去守辽阳已经刻不容缓。现在,他想把守卫辽阳的任务交给大元让。
这rì,大锦旗把副元帅召进帐来,说道:本帅断定,我军破了辽州之后,辽国必然要去攻打辽阳来做报复。本帅分兵一万,命你去保卫辽阳。你可敢应?
大元让道:末将愿立军令状,与辽阳共存亡!
大锦旗语重心长地叮嘱道:身为大将,要以保卫国土为己任,切不可意气用事。分兵去守辽阳是本帅早就谋划的战略。辽阳和夫余,是阻止辽兵东进的两个战略要地。分兵可以形成犄角,互为策应。如果辽兵来犯辽阳,本帅会出兵去断他后路,形成夹击之势。如果辽兵来犯夫余,你也要出兵击他后翼,同样形成夹击之势。你我虽然分兵,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万无一失的战略布署,你务必切记。
大元让道:请大元帅放心,末将一定不负重托。
大元让领了大锦旗元帅的将令,率领一万人马,开赴辽阳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