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招贤馆耿子入住 太学门方轴拦车(2/2)
当时大儒之间,互相称呼大抵都用姓后面加子字,以示尊敬,其他人等都用先生呼之。
耿先生听得此声依稀有些熟悉,转头一看,忙躬身为礼:“我道是谁,原来是方子,却是多年未见了。”
那人也回了一礼:“自从耿先生出京,确有数年了。”此大儒姓方名轴,搬来京都已经十年,成名之际对贪官污吏看不下眼,故远走西方诸国游历数年有余,后来京定居。方子识得多种西方诸国文字风俗,在辩论时旁征博引,多有惊人之语。耿先生在京时虽然没有太多交情,但在辩论中多有会面,故而认得。此人也是异数,并不钻研经典,多时以与人辩论为乐,偶尔写些西方游历故事,有数卷杂集问世。
耿先生正待寒暄几句,忽听西边人声嘈杂,却是来了一大帮子人。仔细看去,却是数十名帮闲的,拥着一驾大车,大车上帷幔低垂,看不清里面人物,隐隐传出些低声轻笑之音,车角坐着四名童子,提着香薰等一干事物。和平常人家不同,均是俊美的女童。
一行人等行至太学门,就此停住。一名女童向车内禀报道:“主人,已到太学门口。”里面轻笑声音不停,有一个年轻女子声音懒洋洋的道:“怎么这么快到了?却是无聊的紧。”又一个年轻男人声音道:“填不抱的,待小生应付了那帮书虫,再去寻你就是。”男子又低咳一声,当下两个女童把帷幔束起,露出里面人物。
耿先生正看得奇怪,边上的方轴已经是连连冷笑,举步上前喝道:“竖子当街宣*yín,如何对得起韩子称号?带我禀明圣上,革去你的功名!”
只见里面一男一女尤自纠缠到一起,衣服凌乱,那年轻女子端的是貌美无比,此刻酥胸半露,格格笑着,也不理方轴,只对那年轻男人道:“我道是谁,原来是那个轴子。”
男子微微一笑,略略正了正衣冠,抬腿跃下车来,先是顺手甩了个银袋给领头的帮闲,又向美人挥手作别。这才转过头来,看着方轴,嘴角露出讥笑:“韩子这个称呼,是我父所有,此次大辩,我父年高,特意叮嘱我入京,故而借用此名头。我本经商,与百花楼头牌灵花姑娘生意往来,在你眼内成了什么了?”
此人耿先生虽不识得,但是诸多奇事也有所耳闻。韩家本来就是书香门第,此人姓韩名冬,老父乃当世大儒,名仁。自小韩仁悉心教导,待到入蒙的年纪,送去名师处上学,哪知韩冬并不听课,自己带了些书籍自顾阅读。老师多有微词,未料韩冬十岁那年一举写下洋洋数十万言,刊行出版,是为《三门集》。在全国影响不小,韩仁也是欣慰,未想次年韩冬再不上学,且弃文从商,只是偶尔写些杂文,抨击时事。韩冬为人风流,家底又丰实,顶了个少年天才的帽子,吸引各地女子迷恋。
方轴冷笑不已:“在太学门口,我且不与你争执,等大儒们都来了,我再当众揭你恶行,让你身败名裂!”说完拉耿先生进去。耿先生近年偏处一隅,不知缘由,听得有些奇怪。当下随方轴进了太学。自有小吏引入大厅,只见诸位大儒或坐或立,有三五成群讨论的,也有静坐闭目养神的。
方轴入内,见人数不少,也不管耿先生,先自咳嗽两声,吸引众人望来,朗声道:“诸位,方某今rì不为大辩之事,只为揭露一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