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老子现身京都城 耿子激辩议政殿(2/2)
炉中有药夺先天;
生成八景宫中客,
不记人间几万年。
老聃道人飘然来到近前,众人上前见过,渔鼓道人打稽首道:“正要宫主来,主持大局。”老聃道人下了青牛,扶了扁拐,笑道:“元始道友和通天道友却是不肯沾染红尘,故只派弟子前来,徒弟多倒是好办事;如今八景宫唯有玄都一名弟子,贫道此次前来,随意收几个弟子罢了。”言语中多有玩笑之意,广成子在一旁道:“宫主却是说笑了,此间大事还须宫主亲自出手,也好显我道中人之妙术,莫教天神教看轻了。”
老聃道:“好说,目前时机未到,且静观其变。”有老聃在场,众人也不担忧,只是默默观看。
再说下方议政殿中,天子人主默然在当中静坐,张天师在一旁站立,大儒们按辩论阵营分坐两旁席上,正吵得不可开交。这边众大儒公推耿先生为主,那边大儒却无主辩之人,但有辩词问来,随意站出一人回答,或是接力。
张天师主持大辩,此时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道:“诸位大儒稍息,听本天师两句。此事关系重大,各位切勿讨论无关事务,更不可攻击他人,互相之间当以‘子’呼之,以示尊重。不管大辩结果如何,天子只当从善如流,公示天下。”
耿先生在一旁细细观看对面坐席,认识好多都是在边远地域辛苦赶来,平rì名声不恶的大儒。心下思索,知道此事背后定有玄机,耿先生倒也不怕,出席朗声道:“我中原文字历经数千年,并非一成不变,各朝均有新鲜文字加入,并非腐朽不堪;各种经典,不管是儒门还是道教,均用此文字写就;民众也有诸位大儒悉心教导,以开民智,故修订文字切不可行,我朝根基只怕因此不稳。”
对面席上一人跳了出来:“耿子此话虽对,但对比我中原周边诸国,均有文字修订,甚至有数国同用一种文字,各国之间交流方便,共同繁荣,反观我国持上古繁复文字,不思修订,与诸国交流不便,而且多数民众都无法通读各种上古经典,光有大儒教导,也无法启开民智,我国力却渐渐衰退,迟早为西方所乘!”
耿先生识得此人是西凉城赵子,道:“恕不敢苟同,西方文字,只是数十符号变化而成,虽然变化甚多,却知其形,不知其意,表意功能比起我中原文字,简直是不可同rì而语。再说如果把我国文字修订成西方文字一般,那么民众岂不是花费无数jīng力从头学习?不可不可。此乃损国之法,切不可行。”
话音未落,身后转出一人,反投对方座席而去,耿先生识得此人正是方轴,倒也不惊讶,知道此人曾在西方游历,方轴转过身来,正sè道:“耿子此言差矣。文字修订势在必行,就算不使用西方文字,也要对当前繁复文字中取其jīng华部分,化为简单易懂之文字,以方便民众。在下已经草拟一份,供诸子议论。”说完一拍手,殿内侍从各自递给诸位大儒一份手稿,耿先生也拿过一份细瞧,看了数行文字,不由得火冒三丈,把手稿摔在案上,哼了一声,道:“照方子这种改法,这字还是我中原文字么,華字改成了华,原来的表意荡然无存;漢字改成了汉,不通不通,又字怎么能表意呢;就連龍也改成了龙,天威何在?而且改成这种文字,如何发音?何以教导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