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回 朝堂上争议不休 小巷里谋划已定(1/2)
() ------------------------------------------------------------------------------
看书的道友有号的收藏下,不花钱的;没号的可以免费注册,用个邮箱就可以。有红票的砸过来,没有的就不勉强了。
------------------------------------------------------------------------------
且不说小桃花如何在猪栏里面挣扎,李文思自从吩咐完之后就已经将这小厮置之脑后,心里面只寻思明rì如何寻机会面见天子,将天神国求和的事情禀报上去;和五娘小云说过一阵话后,用了晚饭,自己在书房安坐,取了国书反复细细观看;此等大事非是等闲儿戏,李文思心里面明镜似的,自然一丝不苟,几乎将这国书背了下来。
五娘小云也知道自家老爷的意思是要独自在书房歇息,第二天也是关键至极,所以也自己早早睡了,并不来书房打扰;李文思看过了数遍国书,每字每句都在脑海中翻滚,自己揣摩天子的意思,预先备下答案才是。
这一准备,只到三更时分,李文思才将国书收起,放在书案上,就在书房里面歇了;次rì清早起来,随便用了点心,就带了两个小厮,坐了轿子赶赴早朝。
这种惊世骇俗的事情,李文思想来想去,还是不要在朝会上面当众说了;兵马大元帅张恪和新上任的兵部邓九公只怕是要质疑这份国书,李文思自有打算,和天子身边的一位黄门官有些交情;这黄门官姓杜,未入宫之前家境不是太好,进了宫也是因为xìng子不好,熬了许多年才在御书房奉茶而已,也未见有多少官员巴结他;李文思也是机缘巧合,偶尔听到此人身世,暗中多有资助,这位杜公公才慢慢在京都城内置下了些产业,自然明白李文思有所图谋。
李文思今rì上朝,怀里面不单揣着那份天神教教主夷希微道人亲手写的国书,还有京都城南门外自家一处庄子的地契;这地契自然是为这杜公公准备的,李文思只求一个机会,可以单独觐见天子,递上国书,这件事情也只有杜公公或许能办到。
李文思在轿子里面一路谋划,不多时轿子已到午门,前面小厮在轿子外低声道:“老爷,已到午门了。”
李文思猛的从思绪中解脱出来,逐命停下轿来,自己下了轿子,收拾利索,和陆续赶到的各部大臣们寒暄一阵,三三两两往大殿而来。
少时天子登殿,钟鼓齐鸣,文武侍立。但见: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chūnsè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天子升殿,百官朝贺毕。只见中原天子安坐宝座上,有黄门官宣道:“有奏章者出班,无事且退。”
话音刚落,右边班中一人闪出来,来至丹墀之下俯伏,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邓九公见过吾皇!眼下三山关外百里之遥,天神国拥兵数十万,虎视眈眈;虽其教主夷希微道人有言:两不相犯。但此人身为天神教教主以来,吞并西方诸国,窥视中原久矣!此言可谓是缓兵之计,可做修养矣!臣愿再起大兵二十万,良将数十员,不将华都城夷为平地,誓不班师。”
天子闻言见是新任兵部主事,前番收复三山关的邓九公,沉吟了少许,并不询问邓九公,反而开口道:“张恪,你有何见解,不妨说来!”
兵马大元帅张恪闻言出班,高擎牙笏,口呼万岁道:“吾皇!臣所见地和邓元帅相同。天神国狼子野心,那夷希微道人更是用了无上法力,将远在数千里外的华都城搬来,距三山关不过百里。看此人手段,有移山倒海之能,吾皇可二次召集三教弟子,一起讨伐华都城,以免后顾之忧。”
李文思见此情形若是出班提及国书一事,只怕张恪和邓九公朝上动怒,暗道:“管他甚么,一会儿还是单独觐见了天子再说。”
谁知老丞相李友海出班躬身道:“吾皇!既然夷希微道人许诺互不相犯,依老臣愚见,吾皇可派出使者,前往三山关,查看敌情明白,也好有所决断;再者,可以派使前往华都城,持了国书让夷希微道人签了,以免空口无凭。”
这等说法,非但张恪和邓九公无法认同,就连李文思也生出念头:“这老丞相莫非是老糊涂了?邓九公就是从三山关回来的,就算是敌情,也是邓九公再熟不过;至于派了使者前往华都城等等,分明是羊入虎口。”
李文思想到此处,倒是盼望张恪和邓九公出言反驳;猛然间听那老丞相李友海继续说道:“臣保举礼部大学士李文思担当使者,李文思学富五车,足可担当此任。”
李文思脑子里面轰的一下,顿感口干舌燥,恨不得上去堵了这老东西的嘴,质问是不是前两天的酒喝多了,宿醉未醒;幸好邓九公大怒道:“臣不敢认同老丞相此番提议。天神国上上下下都信奉天神教,天神教恶毒无比,将其他教派都打为邪教一流;前番占据三山关时,见吾军势大,无法抵挡,居然将三山关付之一炬!可怜数万民众,存活不过一二百人,可见天神教货sè!吾中原泱泱大国,怎可和这等邪教谈了条件?”
老丞相李友海恍若不闻,只回了一句:“邓元帅只顾征战,哪知战事一起,白骨千里?若能握手言和,自然是上上之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