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与老郭的战斗(二)(2/2)
杨洋发了个台内侧下旋,发球后就做好了反手侧身攻的准备。郭少华刚才吃了个反手的亏,还能再上第二次当?直接挑了一个杨洋的正手,同时站在正手位,准备来球扣杀。杨洋被来球落点晃了一下,连忙跑到了正手,在跑动过程中用眼的余光关注着郭少华的跑位,见他站在了正手,知道如果自己回斜线就会正中对方下怀,到时就被动了。好个杨洋,关键时刻体现出了平时训练的功底,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直接一板中台快攻直线。球回过去之后杨洋的重心已经没了,一个趔趄险些摔倒。郭少华原本做好的进攻的准备,谁知道杨洋在被动中竟打出了一个“超级球”,只得眼睁睁的看着球如白线般直扎自己的反手,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下周围的教练和球员反而一片安静,众人愣愣的看着场内,回味着刚才杨洋的那个回球。直到一个教练反应过来,猛的大叫:“太漂亮了,这种球都能打出来?”大家才如梦初醒,纷纷叫好。有心思细密的已经去拿摄像机了,这样的比赛拍下来,就是很好的教学材料啊。
郭少华看着地上的球愣了半天,反应过来之后冲杨洋一点头,意思是确实漂亮。不过再漂亮的球在他看来也是一分,只要自己下个球扳回来就还是平局。
吸了口气,郭少华转腰挥拍,发了一个台内短球。他发球的最大特点就是动作相似,但旋转变化极大。在81年诺维萨德世乒赛上,号称“东瀛妖刀”的rì本选手小野明治就是在决胜局占优的情况下,连吃了他的三个发球,最终拱手送出胜局。现在关键时刻老郭一拿出来,果然立马见效。
杨洋对他的发球早就提了十二分的小心。见是短球,也不搓了,直接一板劈长,目标很明确,就是用力量克制发球的旋转,不直接吃球,进入相持阶段争取抢先上手。不过他还是低估了老郭发球的威力,这个的旋转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球碰到拍子上马上反弹回去,弧线很低,在马上就要过网的时候碰到了网边,“嗤嗤”的在球网上旋转了好一会儿,才落到了杨洋的台内。11:11,两人再次打出平手。
这下周围的教练球员都不说话了,都在聚jīng会神的看着比赛。到了这个时候,谁胜谁负只在一瞬间,没有人能肯定,还是看临场的发挥了。
杨洋拿过球来,在球板上掂了几下,抬头看了一眼郭少华的站位,挺身把球高高抛起,竟是用上了从未用过的高抛发球。
高抛发球,顾名思义,是发球时将球抛的很高,等球落下后再将球发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来球自高处落下,球本身的重力加速度会大大增强发球的旋转和速度,二是球抛起后速度很慢,发球时又会快速触球,一快一慢之间使对手很不适应,很容易就丢掉了节奏。这种发球是唐国人的创举,在第34届世乒赛上,著名国手——现任国家队总教练徐荣生在世界乒坛上首次使用了这种发球,结果让南斯拉夫和苏联的选手大吃苦头,一局比赛竟吃了十几个发球,高抛发球从此一战成名,成为众多选手模仿学习的对象。
郭少华在比赛中见过别的选手发高抛球,但还是第一次见杨洋发。他连忙把目光放到杨洋接球的一瞬间,想看清楚到底是什么旋转。杨洋是首次在比赛中使用,心里也是忐忑不安,所以落点也不是常规的台内近网,而是直接发到而来正手位直线上旋。不过错有错着,郭少华没想到比赛的关键时刻,杨洋会这么冒险的发出一个长球来。一般说来,高手之间的比拼都是以发短球为主,在相互控制中寻找上手机会,很少有发长球的,因为对他们这个层次的选手来说,发长球就意味着给对手直接进攻的机会。
郭少华正手把球拉起,因为杨洋发的是上旋,因此老郭拉过来的球旋转不是特备强。杨洋一看是个机会,连忙侧身抢攻。关键时刻,他扣杀也不敢发死力,而是改为调整落点,不给对手反攻的机会。老郭左右跑了几个来回,最终还是把球回出了界。杨洋12:11,领先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