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激战北京——对阵唐鹰(1/2)
() 一旁的主持人连忙查资料进行确认,在得到肯定答复后,王建接着说:“可以说是后生可畏啊。鲁电今天这样排兵布阵的目的,就是要用他的拼劲儿,冲击一下对手,希望今天的比赛中,他可以有出sè的发挥,完成俱乐部交给的任务。”
主持人:“希望双方都能发挥出sè,为观众们奉献一场jīng彩的比赛,那么下面我们来看比赛。首先是唐鹰发球,唐鹰发了一个台内短球,杨洋正手回球下网,1:0。唐鹰的第二个发球,还是短球。杨洋正手挑球出界,2:0。唐鹰上来之后连得两分。接下来是杨洋发球,他发了一个长球到唐鹰的反手,唐鹰反手直接起板进攻,3:0。杨洋又发了一个短球,唐鹰上步到中路,还是用反手回击,球到了杨洋的反手,杨洋反手攻,球下网了,4:0.。正如王指导所说的那样,唐鹰上来之后势头很猛,比分遥遥领先。请王指导为我们分析一下他领先的原因。”
王建一边鄙夷主持人报道的不专业,一边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实力上讲,唐鹰还是要高于杨洋,毕竟是国家队的选手嘛。另外杨洋是第一次担当一号主力的重任,心理上有所紧张也是情有可原的。从技术上讲,唐鹰的发球很好,前三板特别是反手台内挑球,抢的很凶,威胁很大,杨洋对他的技术不是很适应。另外唐鹰的打法,对直板选手来说是一种挑战,毕竟对方速度不次于你,反手又比你强,杨洋确实不好打。其实鲁电也有这种打法的选手,要从保险角度考虑,用这种与对手打法相同的年轻选手去搏一搏未尝不可。”王建这是在为自己的弟子韩冰没有上场抱不平呢,老陈在观众席上听的直撇嘴。
杨洋确实有点乱。在这个信息传媒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充分了解对手的情况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赛前老陈把běi jīng队几个选手的情况都给杨洋讲了一遍,但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差距,真打起比赛来杨洋才感受到唐鹰的厉害之处。他的发球极好,旋转差异大,这让首次与其对阵的杨洋上来就吃了两个发球。他的反手,和韩冰一样,贴的是生胶,但是技术的成熟合理度、进攻的凶狠xìng、时机的把握,比韩冰强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不愧是国手啊。杨洋一边感叹对手的实力,一边在动脑筋想办法。他可不是那种一听对手是国家队就吓得不敢打球的人,在他看来,你水平高低,得打过才知道。对手国家队的身份,反而更激发出了他斗志。
接下来唐鹰发球,还是以转不转为主,球的弧线很低,堪堪擦网而过,这就增加了杨洋回球的难度。不过杨洋吃了两个发球后,这次有了经验,把反胶倒到了正面,侧身把球拉了起来。球拉到了唐鹰的反手位,唐鹰故技重施,一板反手加力弹击直线。他的反手是他技术的核心所在,生胶不怕旋转,可以直接起板,过去的球又快又下沉,对手很难受,而且不同于其它横板快弧打法的选手,他的反手即使在中台也有很强的杀伤力,常常中台反手直接弹击得分。这就丰富了他的打法,使中近台的转换更为流畅,扩大了他的杀伤范围。
不过这次他却没能如愿,球在拍子上打滑了一下,直接下网。唐鹰知道这是对旋转估计不足的现象,正纳闷为什么杨洋的正胶可以把球拉得这么转,仔细一看,原来是杨洋把反胶换到了正面。唐鹰心想:听说鲁电的这个小将鬼点子多,打球好算计,看来名不虚传啊。不过你要以为光凭这招就能赢我,未免太小看我了,就让你看看国家队真正的实力。
唐鹰这次发了一个正手急上旋,杨洋上步用反胶把球拉起。由于考虑到对手反手的攻击xìng,杨洋把球拉到了唐鹰的正手位,准备打相持。唐鹰正手一板扣杀斜线势大力沉,杨洋把正胶换了回来,用正手中台攻球回击。几个来回后,杨洋抓住唐鹰回球质量下降的机会,主动变线,把球吊到了唐鹰的中台反手位,同时做好了侧身连续攻的准备。谁料唐鹰毫无惧sè,在中台站稳了重心,肘部回扣,然后借关节之力反向弹出,打了个中台反手弹击直线。他虽然瘦,但是从小受过专业的训练,动作很标准,过来的球速度非常快。杨洋措不及防之下,被来球打得一愣,又丢了一分。这样5:1,唐鹰上来就到了杨洋一记闷棍。
球馆里看球的鲁电球迷一看本队落后,纷纷鼓掌给杨洋打气。远道而来看球的běi jīng球迷,虽然人数少,但是组织井然有序,在领队的带领下竟是发出了不逊于主场球迷的加油声,两队球迷在看台上一时竟斗了个旗鼓相当。
王磊在教练席端坐,脸sè没有什么变化。安排杨洋到一号,是带着一点冒险的成分,不过他相信杨洋不会这么快就被打倒,毕竟比赛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是的机会。
杨洋心里倒是放得很开,反正你是国家队的,输给你是正常,赢了是赚了,压力应该在你那边才对。既然是初次交手,那就给你几个“见面礼”吧。
杨洋俯身,转腰,触球时用背面的反胶击球的中下部,竟是很少见的正手背面发球。唐鹰还是初次见到这种发球,出手不禁有些犹豫,球在球网上弹了一下,飞出了界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