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禹治世 夏朝开启(2/2)
大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紧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jīng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处二(原文作“三”)百里以内为诸侯的封地。
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
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腰)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以随意居处,不受约束。
他还到南方巡视,在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约请诸侯相会。禹为纪念这次盛会,把各方诸侯部落酋长们送来的青铜铸成九个鼎,象征统一天下九州,成为夏王朝之象征。
大禹在巩固夏王朝统治过程中,还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传说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
整个洪荒人族有九个外支,即九个较大的部落。其中对大的便是犬戎与九黎部落。妖族的犬戎自然不必说了。鸿蒙、女娲多次派门下弟子前往帮助大禹治水,更是借出了两件灵宝。甚至那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也是九尾白狐,大禹自然对犬戎照顾有加。
九黎部落虽然没有犬戎部族与大禹那么密切的关系,但是身为能征善战的九黎部落。为大禹扫平障碍却是出了大力气的。
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大禹的命令。大禹便下令,九黎、部族出兵讨伐。结果把防风氏打得落花流水。
最后,大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大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育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
帝禹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
在犬戎、九黎的帮助下,大禹创建的夏朝的前身大夏已经到达了洪荒人族的顶峰。洪荒之上莫有不臣服之族。犬戎与九黎两族也趁机大大的充实了部落。更是因为大禹的关系,在洪荒人族中就下的深刻的印象,与人族的相处更加的融洽起来。
犬戎更是在鸿蒙的示意下借大禹治水的机会,狠狠的清理了一下洪荒妖族,凡是不属妖教,或者是妖教中行为偏差者都被清理掉了。最有名的就是洪荒大妖河伯,不尊鸿蒙女娲号令,最后被鸿蒙派闻仲用shèrì弓诛杀。
(洪荒人族章节结束,下面开启封神大战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