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宝兵得手 身定名门(2/2)
“能适合长途奔袭的有多少人?”
“不足百人!”
“够用了,我带走五十人和一百匹战马五千箭矢,悍匪全部留给你指挥,现在开始行动!”
杨义这回可是下了大本钱,连村子都不要了,不是杨义不想要,而是要不起了。一万匈奴骑兵加上后边跟上来的不确定人数,就是踩也能把这个小小的上古村踩平。如今杨义能做的就是在匈奴进村的前后多杀伤一些敌兵。
杨义充分利用这半天一宿的时间全民动员,把砖石房地面全部挖空,夹壁墙一律拆除,村中所有的空地一律挖上陷阱,没时间装梅花坑、连环坑,就大部设成翻板净坑。经杨义这么一折腾改造,原来的上古村已经变的‘面目全非’,外表看着没有任何变化,可是内中却是杀机重重,就如同一只等待吃人的怪兽。但是上古村中惟有一地没有挖设陷阱,因为那里是老头不允许挖的地方,杨义也只能选择放弃!
杨义、赵雷、老头三人商议认为,还是有必要和匈奴人来个照面,不然怕匈奴人不进攻村子。其实杨义三人还是多心了,匈奴此次前来就是要拿下上古村,不然也不会如此的兴师动众。
其实匈奴人所想的是:一定要拔下这个‘家门口’的钉子,不然大汉的其他村子有样学样,那么他们今后就别想再在这里混下去了。可是匈奴人还是过于急躁了,若匈奴晚动一段时间,鲜卑的其它部落肯定会有更大的动静,因为那场有损漠北颜面的战事是鲜卑人打的。鲜卑人内部再怎么不团结,这个面子他们还是丢不起的,再者鲜卑可是如今漠北的第一大势力,所以鲜卑人一定会想法找回这个场子。
现在匈奴人先动手了,那鲜卑人也乐得看一场好戏,不过鲜卑人早已经遥遥的陈兵边关随时准备进攻。鲜卑骑兵的这些举措,早已被大汉的边关快马报向朝廷。
这一rì汉帝刘宏接到边关急报,也是被吓的不轻,忙聚集满朝文武商议对策。刘宏十分不解道:“鲜卑,匈奴两族与我大汉虽然偶有摩擦,但从不如此大动干戈,这回究竟是何原因迫使两族同时来犯我大汉!”
“启奏陛下,并州雁门yīn馆上古村在上旬与鲜卑人似有战事,村民击败鲜卑骑兵千余众!已经报到刺史府,鲜卑此次叩边多少是为寻仇而来。”
众大臣议论纷纷。有说小小上古村竟能挡住千余敌骑可喜可贺的,有说不可思议的,也有持反对意见,认为私自建军定有不臣之心的。夸奖大多来自强硬派,持反对意见的则多是一些酸儒学士,大家争论不休。
此时上古村之战在洛阳早有了传闻,众人反应如此强烈也不足为怪。
“大将军有何看法?”
“臣认为鲜卑不足惧也,小小鲜卑、匈奴竟敢犯我大汉,当派兵御敌也。”说话之人正是‘猪头’大将军何进。
“陛下此时不可贸然轻易出兵!如今马上要进入隆冬时节,我军若此时前往,天时、地利皆不在我方,请陛下、大将军定夺。”说话之人面sè红润,唇若涂朱,眼放jīng光,正是左中郎皇甫嵩。
别人的话何进可以不听,对但眼前这个皇甫嵩,何进还是比较认可和喜欢的,因此何进听了皇甫嵩的分析后也就沉思不语了。汉帝刘宏早就不耐烦了,询问的目光看向身边的‘老太监’。老太监也是会来事,附在汉帝刘宏耳边一阵耳语,汉帝刘宏听完眼睛一亮说道:
“上古村杨义不忘祖训御敌有功,特赐改回姓氏重入柴祠,既是忠良名门之后另封为yīn馆县尉,破虏将军,俸四百石。自行抵御鲜卑、匈奴军兵,散朝!”
下边又是一片嗡嗡不解之声,其实刚刚那老太监正是张让。杨义能得到这个封赏好处也是出于偶然,这一切还多亏了董卓这个浑头的安排。
董卓当rì酒喝的有点多,虽然被杨义送来的战报一震,但仍没有完全醒转过来。心下光顾着高兴自己手下又多出一个人才,就少想了一些问题,随意回复了杨义。但第二天醒酒后仔细思量,却惊出一身冷汗。自己不经朝廷同意,就封了一个四百石的官爵,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啊!若这个杨义再使点别的手段,自己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想害死杨义却是不太可能的,人家天高皇帝远的,再说能凭借一小村之力灭敌两千,这份能力怎可能轻易就被自己害死。
董卓思来想去计上心头,抚摸着怀中的军匕,又看看杨义送来的新奇玩意,喃喃道:“便宜你小子了。”
+++++++++++++++++++++++++++++++++++++++++++++++
感觉不错抬个手给张票!感觉很好再抬手来个收藏!有问题抬个手给点意见!兰箭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