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确定项目(1/2)
不同的人,生活的重点是不同的,性格上的差异,对于人生重点的认识也完全不同。
譬如现在的赵宝源,他极度渴望的是成功,极度渴望的是在正式的商场上得到认可。
所以他对于自己的mall是充满了信心。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实力——他的全部身家加起来也就是两亿多点,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但是对于真正的国际大鳄来说,这完全不算什么。
对于联手出资一点五亿美刀的洪门兄弟来说,他做多算一只比较强壮点的老鼠罢了。
所以当赵宝源听到这笔钱不是打到他的户头上让他操作的时候,只是有点不爽。可是听到要他出资一亿,占据一成的股份后,他气得把传真纸撕得粉碎。
他确实是有两个亿的身家,一亿换一成股份说起来他还是占了便宜的,但是身家和现金是两个概念,他现在最多能动用两千万的流动资金,这摆明了就是要挤他出局了。
这叫他如何甘心?
可是不甘心又能如何?听说在那个夏副部长的推动下,这三家共同成立的美丽岛商业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正式注册了,就等他赵宝源表态入不入股了,他不入股就是纯外商,他入股就是中外合资。
项目也以火箭速度批准了,就等征地完成,三平一通和土建招投标了。
这世道,果然还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呀。
让我们再来看看和顺商贸吧,整个公司由之前的兴奋鼓舞,变成了死气沉沉,这段时间也只有鲍宏东敢进他的办公室了,别人都不敢,鲍宏东进去也是小心翼翼的向大哥汇报美丽岛商业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开发进度。
秋天的岛城还是比较美丽的,非常适宜旅游度假,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又再次为岛城带来了相当不错的收益。
当然了,这一切都只限于沿海一线,作为曾经的重要工业城市,有人曾经很形象的形容了这座城市其实就是一个镶着金边的旧抹布。
所以,对于一切的工业外迁,和城市形象提升,市政府都是持支持态度的。
这就好比是城市拥堵,你是可以把道路中央的宽阔的绿化带改成车道来缓解拥堵,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干呢?这样干完全是降低城市形象的嘛,对于政绩来说,完全是灾难性的,所以大家就堵着吧。
换到美丽岛mall的兴建,大家都知道,这可能会导致一大批的工厂搬迁出去,这其中的很多变数,可能会死掉一大半的企业,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失业,而这个失业想要靠美丽岛mall带来的就业岗位来填补是不可能的。
但是为了领导的面子和政绩,这个项目完全是可以上的嘛。而且,换个角度来看,这未必是坏事,最近这几年,岛城都是民工荒来着,再想在岛城实现第二产业的兴旺发达,已经不那么现实了。
反过来说,旅游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岛城不仅有先天的优势,更有内在的原驱动力,这并不是剜肉补疮的苦痛,而是城市发展的更明确定位和必然。
好吧,既然领导下了决心了,大方向上,发挥自身的长处,也不算是什么错误,那么也就没啥好说的了,就开始干吧。
赵宝源最终还是没选择入股,毕竟自己的家底决定了他不可能把全部的希望都丢到这个项目上去,原本他也只是想要自己牵个头,要么靠贷款,要么找信得过的老板来融资以完成项目建设。
哪成想,找来了个鹊占鸠巢的过江猛龙,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项目弄丢了。
所以万般无奈之下,赵宝源这地头蛇只好黑着脸,以流动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了入股邀请。
既然没有中国股份,那么就是全外资的了。其实这也没啥,反正是招商引资嘛,全外资就全外资嘛。
于是岛城的传媒开始全面发动,报道这一盛事,把一个在海外注册成立,时间还不到十天,全是为了避税的公司吹的无比神乎,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显示领导的决策英明,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岛城人民的热情好客。
当然了,胡宪很关注这个事情,不过既然是夏叔说了,这是海外的公司,肯定是讲规矩的,那么自己就别担心了,还是管好自己的事儿比较好。
在国庆节后的第三天,也是就是岛城传媒开始对美丽岛mall项目大鸣大放的时候,胡宪的海产品店悄然开张了——胡宪的所有现金也就都投进去了,现在他去进货送货也都只能是先用二舅的那部破皮卡了。
对了,店里到现在,哪怕是开张了,也只有老板兼伙计兼司机兼配送员兼收银员一枚。
老板娘,哦,应该是未来老板娘,经常翘班来临时客串收银员,未来小舅子媳妇必须客串会计角色,而未来小舅子必须无怨无悔的客串经理这个角色。
当然了,这些胡宪都想过了,不能长期这样下去,不过现在嘛,一切因陋就简,就这么着先吧。
舅舅舅母来过两次,觉得不错,而且听说货源和销路有稳定的两条线打底的时候,更是鼓励胡宪好好干,发大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