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郡试(下)(1/2)
() 李睿在桌前坐好,把考卷拿出来,大致浏览一番后,心情不禁就放松了下来。
郡试考三天,每一天考一卷,分为上、中、下三卷,第一天考的上卷最简单,考察的是考生四书五经的,默写和释义。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抽出一段话来,然后空出一段让考生填空,或是让考生翻译解释。按照李睿的理解就是现代的填空题和句子翻译。
看完试卷后,让李睿高兴的是所有题目都是他熟悉、掌握的,没有特别生僻和难解的。
其实就是普通考生,只要对四书五经和注解,背熟、jīng通后完全就可以答上来。只是题量太多,十张张考卷,虽然是填空和释义差不多也要写上万字。
这上万字还要尽量做到一个不差,这是用毛笔答题,可不像现代一样,写错后可以用改正液抹了,重新再写。
在这写错字了只能画叉勾掉,然后再写上正确的字,这样一来卷面就变得不整洁,考官判卷时对你的评价就会降低一等。
因此想不写差,就要字字斟酌,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不过即使这样每次考试都还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会写错。
毕竟这郡试关系着个人命运和前途,哪个考生能不紧张。
因为只要中了就是秀才,就是官身,以后即使不中举,也是有机会做官的,这比李睿前世的高考还要重要的多。
何况就是前世那些,经历过半年两大考,一月一小考的高中生在高考时,还有不少紧张过度晕场的,何况古代这些十年如一rì寒窗苦读,很少经历考试的书生了。
要是考过多次,有经验的考生还要好一些,那些第一次参加郡试的考生大都战战兢兢,十分的紧张。
这一紧张就往往控制不住手脚,手一哆嗦就写错了。而一写错,评价就会下降一等,这时再不是那种文采特别出sè的,就注定要落榜了。
据说每一次郡试都有不少考少,一紧张写错字,知道自己这一科没有考中的希望后,大哭大闹,或是发狂的,这时考官为了不让他们影响别的考生考试,只有让兵丁把他们架出考场了。
不过李睿连生死的大恐怖都经过了,况且他知道凭自己的命格,只要自己不出错,这一科十之仈jiǔ就能考中,到一点都不紧张。往往是把题目反复阅读三遍以上,答案在心中又反复斟酌后,才不慌不忙的下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
他上一世就练过书法,再结合这具身体的记忆,因此字写的圆润、有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古代科考,写一手好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字写的好了,不但考官一看就会有一个好印象,更是给考卷评级时的一个重要标准。
李睿每写完一张试卷后,都会把其放到桌子的空旷处,好自然风干,以防湿墨叠压,污染了卷面。这样他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在了答题当中连饥渴都忘记了。
等李睿把最后一张试卷,也答完放好后,长出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因为长时间不动,而酸疼的手脚时,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已经黑了。再看别的考间中,大都都亮起了灯光,李睿知道他们,应该还大都没有答完,看来他在这批考生中应该算答得较快的。再把十张试卷全部都检查一遍,确定没有错处后,才放心的收了起来。
然后拿出放着吃食的篮子,答了一天的卷子李睿现在也是饿坏了,也不在意食物是凉的,就着茶水把三个馒头和两个鸡蛋都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
吃饱喝足李睿感到自己很是疲乏和,想到明天还有更重要的考试,就躺到榻上,平复心情然后在然而然中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辰时刚过,就有小吏过来把门打开,带来了新的考卷和篮子,并把原来的试卷封好带走。
等小吏锁门离开后,李睿打开中卷一看是默写原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