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吐蕃(一)(2/2)
不过这种情况在邻邦西夏被灭后就要结束了,蒙元西征,席卷天下,以金,西夏的势力都被消灭,更何况是区区吐蕃。于是在蒙哥汗上位后,吐蕃正式纳降,成为大元的一部分。元朝正式将吐蕃划归宣政院管辖。
吐蕃故地分为三个部分,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来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实际上又名朵思麻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光是这些名字就怪绕口的,刘基说了好长时间郑凡才明白。原慰司,就是今天的青海的一部分和陕西的交界地儿。都元帅府吐蕃等路宣慰使司,又叫朵甘思宣慰使司,辖地在高原东缘临近四川盆地的地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地就是吐蕃故地,是吐蕃王朝兴起的发源地,分为十三个万户府。
郑凡他们要到的地方是龙州,就是靠近朵甘思的地区。
虽说过了几十年,可是对于吐蕃的称谓还是没有改变,也有叫西番的。
朱七七是土生土长的阆中人,可是在龙州打拼了十几年,对吐蕃风俗极为jīng通。按他的话说,吐蕃人还是很好说话的,与他们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一下对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态度。一路上,他对一众人等叮嘱再三。郑凡前世的时候就知道藏传佛教在吐蕃民众中的地位很高,在后世,一群喇嘛就可以利用xī zàng人民对佛教的尊崇,兴风作浪,这种地位,又岂能等闲视之?
剑州城不大,郑凡一行人早早找了个车马栈住下。由于是汉番混居,靠近西陲,所以显得很是热闹。特别是秋天,田地粮食丰收,而高原上的牛羊也是膘肥体壮。对于吐蕃族人而言,秋季过后就要面对寒冬的考验了。在高原腹部,现在都开始了冰霜雨雪的天气。趁着天气尚未完全恶劣,他们需要从汉族商人手中换取足够的生活用品,以用来度过严冬。
对于生意的事,郑凡不太上心,原本就不是他负责的事,再说他也不是这块料。有朱七七与王管事一起,足可以高枕无忧。他与李虎、刘基等人只是在城中闲逛,遍览风情。城中熙熙攘攘,不乏穿着绫罗绸缎的商贾,寒酸质朴的升斗小民,还有穿着厚实大袍服的吐蕃人,甚至还有几个棕发碧眼的sè目人,不过终元之世,sè目人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倒也见怪不怪了。
城中虽不大,却又三个明显的市,分别为羊马市、皮货市和汉货市三个区域。顾名思义,就是分别卖牛羊马、卖皮货和丝绸、茶叶、铁器等汉人东西的地方。几个人兴致颇高,好奇地将不大的剑州城逛了个遍,甚至还在一个风味摊位前品尝了一下吐蕃风味的牛肉。游牧民族好吃肉食,但与北方游牧民族吃羊肉不同的是,吐蕃人更青睐于牛肉。大概是因为吐蕃地处高寒,所牧者除马外,最多的还是牛了,特别是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羊倒还是其次。
眼见得太阳西斜,卖货的吐蕃人纷纷开始清场了。赶着牛羊,卷起皮毛货,带上捎买的汉货,启程回去了。只有一些汉商或者是小商小贩,仍旧期望着再来一笔生意。
实际上从很早起汉藏之间就有“茶马互市”,到来了两宋时期规模空前。“茶马互市”乃是藏民用牛马,换取汉人的布匹、茶叶、药材。由于北宋中期开始,宋朝军事上连连败北,北方被辽占据,西北则有西夏,使得两宋的马匹几乎到了匮乏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的地位更加重要,宋廷甚至专门成立管理机构来管辖互市。
郑凡等人也回到了车马栈,刚刚进门,就见朱七七迎了上来道:“侄少爷,小人正准备叫人去寻你呢,可巧,你回来了。”
刘基与李虎、照玄见有事又是商量,便回房去了。郑凡有些奇怪,自己这趟按说没有什么事啊,这些生意场上的事自己也不懂,再说李老爷子也没让自己插手具体运作啊。他有些奇怪道:“何事找我?”
“侄少爷,今rì生意本已谈妥,按说不该劳烦侄少爷。只是那番商一次购进大批货物,所值马匹等携带不足,需要回部落凑足。只是他的部落迁徙在即,这是最后一次来这了,他希望我们能够随他到部落中去,至于我们往返奔波,他愿意再赠几匹好马。”
却是为了这事,郑凡点点头道:“有何不可,正好我等往草原一行。”刚才还有点遗憾生意谈成了就走,现在能够得偿所愿还不好?
郑凡随朱七七来到他的房间,之间桌边坐着一个矮壮的汉子,看模样打扮与街上的番民并无二样。头上发丝梳成一绺一绺的小辫,身穿滩羊皮袄,腰间一根毛织的绦带勒得紧绷,一身衣物显得十分臃肿。见刚才的管事领着一个儒雅的少年俊彦,弯腰行礼开口道:“两位可曾商议好了?”虽说口音略微生硬,却是正经的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