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易水(1/2)
八月五日,魏郡邺城。宋瑞脸色阴沉的率先走出太守府,形势很不乐观。张角大军昨天就已踏足魏郡,沿路诸县纷纷陷落。黄巾蚁贼铺天盖地,整整十万人马,即使都是农民也可以堆死自己了,何况其中还有数万精兵。张角这次不知道发什么疯,居然调集了整个冀州黄巾的所有精华来对付自己。
宋瑞苦笑一声,真实的原因自己心里倒能猜出几分。历史上张角死于十月,现在已经八月了,估计张角眼看自己时日不多。刚好自己又倒霉的撞到枪口上,正好拿自己立威。如果能顶到十月,等张角一死,自己当然能立下盖世大功。但宋瑞怎么想也觉得不妥,整整两个月啊,自己这才一万八千杂合起来的人马怎么顶住人家十万大军的攻击。虽说黄巾兵战力不高,但那是相对大汉朝的精锐军马而言的。而且人家大贤良师张角绝非弱者,刚刚击溃了董卓统领的数万大汉精锐兵马。
看了看身后也是紧邹眉头的张猛和高顺,宋瑞摇了摇头,或许自己该找个谋士了。进入军营大帐,宋瑞忙令亲兵叫来郝昭。郝昭现在虽为军侯,但也还不够格跟着宋瑞去太守府议事。虽然宋瑞很看重他,但也不便因为私人原因随意提拔。
看着下面坐着的三个部下,宋瑞问道:“现在张角亲率大军攻我魏郡,即将到达邺城,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说完静静的看着三人。只见三人脸色变幻,显然他们也知道情势的紧迫。
倒是郝昭咬了咬牙,率先说道:“将军,贼军人马众多,士气旺盛,如果不早做准备,单凭邺城恐怕很难抵挡!属下听闻贼帅虽有谋但不知兵,贼军虽众但皆乌合之众。如果校尉在敌军刚到,立足未稳时,令一猛将率精兵突袭,必能打击敌人士气。”
宋瑞微笑的看了他一眼,知道他想见机表现自己,说道:“好一个有谋但不知兵,虽众但皆乌合。但郝军侯也不可太过轻视敌军,卢将军和董将军的失败我们需要多多警惕啊!”说完看了看高顺。
高顺邹了邹眉头说道:“主公需要早做准备,属下刚才看见大街上的百姓皆神色诡异,窃窃私语,恐怕一旦贼军到达城下,城内会有大变。”
宋瑞点了点头,心中苦笑,冀州历来就是重灾区,百姓生活困苦。单说这魏郡太守,别看他现在很老实,要不是宋瑞派了整整一屯的兵马贴身保护他,这个太守绝对早早的消失不见了。至从灵帝卖官以来,官员素质急转而下,着时令人扼腕叹息。
张猛看了看两位同僚,知道该自己发言了。于是想了想,说道:“我听说距邺城五里处有一条河名易水,此乃敌军必经之路,主公不妨领兵伏于岸边,待贼军过河,半渡而击,必会有所斩获。”
宋瑞想了想,笑着说道:“不错,你们的意见都很好。”于是宋瑞命高顺埋伏在城外,以防万一。自己则带着张猛、郝昭各领一支兵马出城而去。三人埋伏在易水岸边,宋瑞居中,张猛居左,郝昭居右。
傍晚时分,浩浩荡荡的黄巾大军到达易水岸边,一眼望去,旌旗蔽空,根本没有尽头。
看着夕阳落下的余晖,张角贪婪的吸了一口气。不知道这般美好的事物自己还能再看几次,张角突然间觉得自己和这夕阳竟是这般的像。
张角有些悲悯的看了看四周的士兵,这些曾经的百姓,现在的士兵,或许自己真的做错了。自己以前想得太过简单了,汉帝国虽然千疮百孔,但数百年的底蕴一旦爆发却仍是这般吓人。咳咳,张角苦笑的看着手掌上的血迹,忙用衣袖遮住。自己时日不多了,也只能在走之前最后再努力一把了。但愿这次能马到功成,威震汉室,那样或可有一线生机。
“父亲,你又……咳嗽了”清婉的声音夹杂着一丝丝担忧从身后传来,张角知道是女儿来了。张角看着自己的女儿,露出欣慰的笑容,其中夹杂着一些不甘和遗憾之情。宁儿,你要是男儿身该多好啊!张宁看着父亲复杂的目光,无奈的说道:“父亲,天色不早了,该过河了。”顿了顿,有点犹豫的说道:“父亲,还是让三伯准备一下吧,对面恐怕会有伏军。”张角点了点头,但心中颇不以为意,说道:“宁儿,你先回马车吧!”张宁默然转身。
张角来到前军,张宝已等候多时。张角说道:“宁儿担心官军会在河对岸埋伏,你还是准备一下吧!”张宝哈哈笑道:“大哥,您多虑了。小弟已经打听清楚了,官军这次的主帅居然是一个刚十八岁的黄口小儿。怪不得一见到我军,就跑到邺城躲着不出了,怎么会有胆量来攻击我们呢?”张宝见张角脸色有点不悦,于是接着说道:“不过既然是咱们的女军师的猜测,那不可大意,我这就下去做准备。”只是心中很不以为然。算了,做做样子好了,免得大哥生气。
宋瑞眼见得贼军过河之士,皆精壮悍勇之辈,心中暗叫不好。只以为敌军早有埋伏,正要领兵退去。仔细一看,不觉大喜。敌军虽是精兵先过河,但却懒懒散散,毫无阵型,一点防备的架势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