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水计(2/2)
宋瑞军哪里抵挡得住,稍稍抵挡一会便遭崩溃,争相跳进河床,向对岸逃奔。也幸好现在西河河水枯竭,已能让人徒步过河。
郭太见官兵作为,也不觉有异,急令全军下河追击。于扶罗看见这般场景,心中微微迟疑了下,令副将带领千人随郭太发动进攻。
看着河床上郭太军大肆屠杀官兵的场景,宋瑞心中叹了口气,向旁边的小校微微示意了下。
却见河对岸忽然一道烟雾冲天而起,杨凤心中暗觉不妙,见郭太等神色不以为然,苦劝不住,只得急令徐晃暗做提防。
就在这时,随着烟柱的升起,一声巨响从上游传来,仿佛天崩地裂般震得两军将士耳朵嗡嗡震响。
听着响声中间杂着的流水声,郭太等脸色大变,急令军撤向河岸,但哪里还来得及。
看着前方被大水淹没的两军将士,宋瑞心中暗自祈祷着:“希望你们来世不要再生于乱世!”自己的每次大胜几乎都是用无数将士的生命堆砌出来的,果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宋瑞深吸一口气,消去心中的杂念,急忙令全军运用早已准备好的木筏抢救两军将士。看着对岸惊骇看着自己的郭太等人,宋瑞心中不觉有点好笑。
男儿生于世,当饮仇寇血,古人之言果真有理。此时宋瑞只觉得浑身痛快,颇有点“公瑾”当年火烧赤壁时的意气风发。
河水很快退去,宋瑞急挥军剿杀白波残军。至于于扶罗,早在大水到来后,就不顾郭太得苦苦哀求全军退去了。
此战,宋瑞以水计大破白波联军。于扶罗倒还损失不大,带着四千兵马早早退去。白波军全军覆没,郭太等首脑人物均被宋瑞俘虏。宋瑞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来时的二万一千人马,现在连带伤员也仅存一万五千人,损失极其惨重。
分割线:
正史中,是否真的像世人流传的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不是的,刘备不但是归还了荆州,并且是连本带利,连老本都差点赔光了。
在赤壁之战后,荆州曾经分属三家。曹操本来就占据了最大的南阳郡,又从刘琮手上收下了南郡的襄阳地区,以及江夏郡的部分地区;东吴占据了南郡的江陵和江夏郡部分地区;刘备则趁乱占据了荆南四郡,即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所谓的刘备借荆州,不过是从孙权手上拿走了江陵一部,而作为代价是划出长沙一部分地区给孙权,孙权在当地设立了一个新的汉昌郡。
公元215年,孙刘两家因为荆州一段公案,最后兵戎相见,以孙权胜出,刘备落败结束。双方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等地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刘备。也就是说,刘备依旧保有对战争前线江陵的控制权,但是却放弃了荆州腹地长沙和桂阳的控制权。
当时的刘备,虽然说占有了益州,地盘扩大了,可是荆南的几个郡却是当初发迹的根据地,尤其是长沙郡,更是荆南四郡中最重要的地区,为何刘备会放弃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呢?
其实,刘备有苦说不出,他也不想这样的,可是形势逼人,刘备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
那我们看看当时的孙刘两家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势。
当初,孙权借给刘备江陵地区,也是迫于无奈,周瑜的去世使得孙权二分天下的梦想破灭,既然自己很难守住江陵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不如做个人情让给刘备,何况自己也可以得到汉昌郡这个替代品。而刘备也得以把蜗居在公安的荆州水军拉到长江上,从此和孙权、曹操共享长江天险。
可是,当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并没有按照当初的承诺交还江陵,而是宣称要等到自己取得凉州之后再还“荆州”,这一举动大大激怒了孙权。
此时的孙权,早就不是赤壁之战时那个彷徨、疑惧的小青年,经过了几年的历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尤其是公元213年春天,曹操亲自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来势汹汹,可是孙权率领江东七万水军成功抵挡住曹操的凶猛攻势。就算是一代奸雄曹操,远远看到孙吴军队的整肃模样,都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确实,刘琮面对曹操,只知道拱手投降,而孙权却凛然不惧。孙权还潇洒的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孙权自信满满,告诉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确实,春水上涨,长江将更加宽阔,遥想越过更是难事。孙权为了给曹操一个台阶,还顺便夸了几句曹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了哈哈大笑,把这封信给诸位将领看,说:“孙权不欺孤。”此时,曹操完全把孙权当成了可以和自己对抗的一个大敌。
孙权成熟了,成熟的孙权对曹操不再畏惧,更不要说对当初一度投靠自己的刘备了。于是,孙权发动了一场武力讨取荆州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