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唐尧帝舜,洪水初生(1/2)
第十五章唐尧帝舜,洪水初生
尧,姓伊祁,名放勋。十五岁时被封为唐侯,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放勋即帝位,帝号尧,因初封于唐,故称其为唐尧。
唐尧乃截教通天教主门下云霄仙子的弟子,其收云霄教诲,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着,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唐尧继位后,又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在众多人才的辅佐之下,人族在尧的治理之下越发的兴旺了起来。
唐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经常耽误农时,因此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
唐尧又令羲、和两族掌天文,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测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太阳一周期为一年,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尧当政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尧帝在位期间,广施仁政,有没有发生战争,因此人口迅速增长,原先的土地却是不够住了,于是不断的有人族北迁。而妖族自从巫妖大战后,大量妖族迁居北俱芦洲,经过多年的修生养息周后,妖族的数量也在增长,所以这些年妖族也是逐步的走出北俱芦洲,向洪荒中心迁移。人妖之间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些冲突,如此却是招来了隐忍多年的妖族的不满。
由于这人族有圣人的暗中支持,背后实力惊人,所以妖族上下也不敢明目张胆,大家商议着如何躲避上头的注视给人族一个惨痛的教训,好为妖族谋得一块生存空间。最后还是由阴险狡诈的鲲鹏提出发动洪灾水淹人族。
此时,龙族虽然掌管四海,但洪荒大地上的大小水域却不归龙族管辖,而是归于妖族中的一些水生妖族。妖族发动洪水,起初不知道圣人的态度,只敢在一些小江小河发难,试探圣人。唐尧统治人族的晚年,人族居住的大部分地方都出现洪水,影响了人族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