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积极生产(2/2)
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改变了许多人的感观,原来由于生产的停顿,所以厂子里面比较的冷清,员工的干劲也不是很足,这次扩大生产让许多人觉得这是一个朝气而有前途的公司,林佑存特意招聘了一些企划专员,让他们对公司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宣传,一方面稳定公司企业文化,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增加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这些措施虽然与生产并无直接关系,但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相信如果下次再有类似的考核与评比,不会再那样的人心慌慌。而且企业外部的宣传也带了一些好处,许多公司打电话过来表达的了合作的意向,当然这样的意向是人见到利润后的本能反应,不代表他真的就会与你合作,合作要考虑许多因素,综合下来才有可能成功,当然,这也表明了一件事情,公司的影响力正在增大。
生产扩大还带来了一好处,就是对林佑存以前的制度有了促进作用,以前讲什么都有点空想,现在觉得有个盼头积极xìng提升了许多,就拿那些技术贡献来说,就算是雷再英得了十万块钱奖金,对他们也没多少触动,而这段时间,搞技术申报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总经理办公室的王任已经不用下午去车间工作,可他还是忙不过来。
连同林氏一型的那十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整个林氏正在申请的和准备申请的专利居然达到了三十多项,更不用说那些不具备专利申请资格却在实际的生产中有重要作用的一些经验以及技巧,林佑存给王任下了个指示:把这些技巧收集起来,将来出一本书。
这其实也是行业内宣传的需要,由于这不涉及技术的问题,所以林佑存也不怕泄密。
“平时还真没感觉到他们这么牛,现在一看吓一跳,这技术申报里面老工人有,年轻的知识分子也有,还有一些目不识丁的老大粗,居然也能玩高科技。”王任感叹道。
“永远不要小瞧了群众的智慧,往往那些大发明就是这些一线工人弄出来的,真正由大学生弄出来的少,不过由于大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如果能赋予实践,搞技术发明的可能xìng比较大,这也是我要你收集技术的主要原因。”
王任道:“如果我们以后每年都能有三十项专利,那也算发挥了群众的智慧了。”
林佑存很无语,每年三十项,那是典型的小公司,充其量也就比那些手工作坊好一点,真正的世界大公司,几乎每天都有好几项专利发明。当然,这也怪不得王任,眼界就这么高,当时候林老爷在的时候是哪样赚钱玩哪样,根本没有专利这一说,自然也就不会去想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