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名声大震(2/2)
林氏之所以答应签这个合同是因为一方面企业要讲信用度,当时有一些相关的口头约定,而且要寻找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也不容易,吉安汽车在华夏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对象,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林氏落后的生产力,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林氏一型的生产数量相当有限,在现在这个条件下,供应吉安尚且困难,所以没必要给人一种惟利是图的表现,要想成为百年企业,必须有一种特xìng,在利益前面,这种特xìng也不能变。
当然,林氏也不是没有得到好处,吉安的货款有一部分提前打到了帐上,并且有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支持,这些支持对林氏的扩大再生产有很大的好处,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结果,两家有雄心的企业才能干出来的事情。
这一次的合同没有举行什么新闻发布会之类的仪式,只是双方领导聚了一下,把和约完成,一切都无声无息,因为这只是一次商业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宣传价值,而且在吉安五系的宣传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再次渲染已经无大的效果,**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平静,再次**才会有延续,双方深知其道。
事实上,作为汽车最关键的部位,发动机的参数属xìng以及厂家怎么会不得到车友的关注,上次高调的新闻发布会早让林氏一型露脸,只是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它的厉害,所以也就没什么反响,这次相当多的人体验到了它的效果,自然也就名声大震。
一篇名为《民族“心”是否真的崛起》的报道出现在了华夏网的汽车频道上,并且被链接到了首页,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文章先引用了此前那次新闻发布会上的那个记者刻薄的问题,看林氏一型是否真的在xìng能上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参数水准,然后从吉安五系的表现来分析做出了一个开放的结论,并且要求车友继续关注后续报道。
林佑存看了那篇报道之后一楞,因为这正是他想组织的一篇文章,只是林氏机械的企宣团队实在不行,对于本地的媒体还能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这种国家xìng质的媒体只能说无能为力,林佑存已经很多次的羡慕林氏的企宣团队了,在这种品牌塑造力上,吉安的团队很少让老板cāo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动机更牵动关注华夏工业发展人的心,这样一篇文章一出来的时候,又引起了一大片讨论,导致李书还专门打电话来问,看这是不是林氏自我的一次宣传,当然他说的比较隐晦。林佑存坦然的说有这个想法,却没有这个行动。
牌子响了的结果是全厂人的自豪感增加,而这种自豪感觉又会影响到生产,如果加以有效的引导,这就是一次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而且这次吉安五系的成功,让许多想获利益的公司直接找上门来,询问是否有合作的可能,只是得到的答案大多比较让人失望。
部门会议回来,发晚了点,今天看样子是完成不了三更了,所以我现在去码字,希望明天多码点,得到推荐时正是最忙的时候,我也很无奈,不过这个周末应该能多一点,谢谢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