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壮志未酬(1/2)
() 公元200年10月的一夜,中国东汉末年,乌巢。
是夜,众星朗列,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shè入牛、斗之分。
是夜,秋风瑟瑟,横扫尸横遍地的战场,黄河水也哽咽着似乎在为无数战死的生灵哭泣。
是夜,正如五十年前的一个术士说过,此地有大事发生。
月明、风急、杀气在夜sè中酝酿。
适合放火的不错天气,但光线较亮,人马容易被发现。
所以一定要小心!一切就看今夜的了!
韩兴深深地吸了一口夜间寒冷的空气,捏紧手中的长枪,双眼jǐng惕地注视着前方袁军的营地。空气中不时飘来没有掩埋的战死者尸体的臭味,然而这对于在这片修罗场上生存了数月的男人们,早已习已为常。
在韩兴的身后,数以百计的穿着同sè军服的将士同样神sè紧张地蹲伏在黑暗中。他们个个小心地挪动着脚步,尽量不发出声音,由于长期缺乏休息和营养,他们个个眼睛布满血丝,面sè发灰。
但是所有人此时都jīng神抖擞,没有人会想到就在今天白天,饥肠辘辘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像死鱼一样躺在营垒里,两眼发白,眼神绝望地盯着故乡的天空。等待着袁军的下一轮进攻,才又强打起jīng神来迎接自己或者同伴的死亡。而这批人还是曹军挑选出来进行这次偷袭作战的jīng锐部队。
袁曹官渡之战,双方已相据达半年,战死者以万计,而两军丝毫没有休战的迹象,反而攻防之势愈演愈烈。人数占优势的袁军已经连续围攻曹军营地达半年,在这半年里,曹营的将士每天都要顶住袁军各部不分昼夜地轮番进攻。每天都要经历好几场生死搏杀。
但是却没有人退缩,他们都是出身黄巾起义军,自在东郡被曹cāo收降就随军征战的百战之士,这几年的征战已经让农民出身的他们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跟着曹丞相打仗,没有打不败的敌人,就能有饭吃,就能活下去,而且有才能的人还能做官。曹公用兵如神,不论出身,唯才是举,这样的主公,即使是如这群出身黄巾贼寇的士兵都愿意为之效死命,更何况韩兴呢。
韩兴,字信玄,淮yīn人,汉朝开国元勋、一代军神韩信的后代。韩信被吕后诛杀后,其三族被诛,却有韩兴祖上一脉逃脱,流落民间。至韩兴十五岁,恰好天下大乱,逢刚刚讨伐董卓失利的曹cāo在江淮招兵,韩兴素闻曹cāo之名,欣然前往投军。后江淮新兵叛乱围攻曹cāo大帐,韩兴奋起保护曹cāo,遂得到曹cāo重视,用为参军,统领五百青州兵。
在曹cāo眼中,韩兴这个人很重义气和关羽相似,和自己的族弟曹纯都是可以放在身边使用的可靠心腹。而且他也派人打听过韩兴的底细,知道他是韩信之后,不过时值用人之际,唯才是举,罪臣之后又有何妨。
韩兴办事,曹cāo很放心,往往军情紧急时,他都会派韩兴或者曹纯去办。不过对于韩兴的军略,也许是以往曹cāo在征战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也许是韩兴内敛,曹cāo并没有发现有何特别之处。
然而正是韩兴的计划和许攸的情报,让曹cāo看到了扭转战局的希望。
就在曹军陷入被人数占优围攻的境地,眼看着外围的营地一个个失陷时,以至于袁军可以越过曹军防守阵地直接袭击大本营许昌时,就在已经粮草告罄的曹cāo屡次有放弃官渡退守许昌之意时,数夜没合眼的韩兴向他提出了偷袭袁军屯粮营地乌巢的建议,并且经过他亲自率领一队勇士冒死打探已经摸清了乌巢守军的防御部署和巡逻路线。
韩兴说:“绍军粮草,多数屯于乌巢,若出jīng兵焚之,绍军必败!”
曹cāo,一生用兵谨慎,当韩兴提出这个计划时,他笑道:“(袁)本初亦惯战之将,乌巢屯粮重地,岂能无备?”然而在袁绍将军许攸也前来投靠,并建议他偷袭乌巢时,他断然采取韩兴的计划出动曹军的jīng兵猛将作拼死一搏。
曹cāo和袁绍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一旦看准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用全力去做。
五千曹军,皆是曹营中jīng锐,他们jīng心伪装成袁军,在黑夜中沿着韩兴侦察出来的路线,绕过袁军的jǐng戒部队,接近了乌巢大营。此时为先的韩兴一队已经就位,这些跟韩兴征战多年的兄弟们都清楚今晚这次劫营的意义非同小可,这场战役的胜利、主公以及自己身家的命运在此一举,本来都很饥饿疲惫的他们个个憋足了劲,焦急地等待着韩兴的号令。韩兴的副将、结拜义兄、步军校尉平山河是一位八尺大汉,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在哨塔上了望的袁军士兵,蹲伏在地的虎躯轻轻地抖动,让人很容易联想起一头正在接近猎物的猛虎。
“兄弟们,再等等,等各位将军的兵马就位!”韩兴用手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作为这次战斗的发起者,他更是倍加紧张,轻声说到。
“塔上的那个交给你,我去打开寨门!”平山河轻声地回到,“放轻松,每次还没开打你都紧张成这个样子!”
两人相视一笑,多年出生入死的默契无需多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