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隐约可见(1/2)
第二天开始,周灿就一头扎进了各村、各组。
周灿来到刘家坝,他没有去乡人大代表家,而是在几户有读过书的年轻人家里转悠。跑了东家,去西家。拉家常,谈古论今。
不久,他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伯聊了起来,老伯吸着旱烟,很慈祥,不住口的赞扬周灿,说他年纪轻轻就当乡长了,没想到周家坪还真的出人物。
聊了一会,老伯四处张望了一下,好像是怕人听去,神神秘秘地说,你也知道了?乡代表都被拉到村委会开了会,听说,村支书说了,谁投你的票,来年就别想干代表了。乡长啊,这事只怕真的是凶多吉少呢。他向周灿告密。
周灿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叹了口气,说,没法子呀,别人不选我,我还能强迫别人选不成?不过,没选上也不打紧,我在哪里都是当官,无所谓。他说到这里,停了停,突然说:“咦,你家孙伢子高中毕业,就让他在家种田?”
“农民不种田干嘛?”
“也对啊。在农村,只要脑子活,也活得滋润。你看,很多地方的乡镇企业不是红红火火吗?一样,在农村也可以发财致富。怎么,刘家坝一个企业也没有?”周灿明知故问。
“唉,这些人掌权,就是做好了一个企业,还不是肥了他们自己?”老伯说得有些气愤了。
“也是嗬。要是你家孙伢子他们出来当干部就好了,有文化、脑子活,又是本分人家的崽女。唉,可惜呀。”
周灿又一次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他说这么多话,就为了这句。
刘老伯兴奋了一秒钟,也跟着无可奈何了。
周灿没有继续就这个话题聊了,他开始放长线钓大鱼了。他问老伯一些民国时期、抗战,以及解放前后的一些旧事。
老伯聊天的兴致被周灿提得高高的。他兴致十足地说了许多自己也说不清有几分真实的旧事了,后来,他聊到了五八年,聊到“特殊时期”前后。
他说:“其实啊,五几年到六几年,我们仙桥是有机会发展的。当时,一批北京来的大干部下放在我们这里,他们曾经带领乡亲们种过鸭梨,红枣,要是能保留下来,现在光凭这些水果,仙桥人就不会这么穷了,虽不可能有枫树乡那样富裕,但至少也会在全县的中游水平吧。”
周灿的心弦早就绷得紧紧的了,他找这位老伯聊天并不是瞎碰,他是有的放矢的。这位老伯在过去就是个活跃分子,脑子聪明,认识不少当年下放的干部,加上他的孙子也读了不少的书,所以,周灿找上了他的家门。他不知道亲生父亲下放时的具体经历,过去,他没有详细了解父亲的历史。现在,刘老伯聊起老干部下放的事,不免紧张起来。
刘老伯继续说,那些北京来的干部啊,个个是能人呢。他们带来很多信息,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怎么变得值钱,他们心里都清楚。譬如,山上的毛竹五毛钱一根太贱卖了。白石村的芋头曾经就是皇家的贡品,仙桥乡竟然没人知道。还有啊,我们这片土地很适合种鸭梨和红枣,可惜,那些年种的都已经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给砍了。
周灿急于想知道一些老干部的情况,特别是他父亲的蛛丝马迹。
“老伯呀,当年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干部在这里下放呢?你和他们都很熟悉吧?”
“呵呵,都熟悉说不上,他们我倒是都认得,公社开批斗会,这群老干部是必参加的。其中,有个姓王的老将军最有意思了,他每次挨批斗时,都会念一段主席的语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然后才站着军姿挨批斗。”
“哦,王老将军是下到仙桥乡最高级别的干部吧?”
刘老好像是回忆了一会,吸了几口烟,说,差不多应该是王老将军级别最高。不过,谢世杰后来居上,现在的级别已经超过了当年的王老将军。在那群下放的干部里面,谢世杰年龄最小,脑子最活,抓经济是一把好手。种梨、种枣,就是他带头干的。他现在主管全国经济工作,与他这方面的天赋有关。
“杨老也是在这一块下方吗?”周灿问时,喉咙都有些发紧。
“杨老?你说中央的杨老?”
“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