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盟友齐国(2/2)
郑突摇摇头道:“是我自己的意思。父亲是个极为骄傲之人,轻易不肯求人,遇到战争,能自己解决的,父亲都会自己解决,绝不肯假手于人。但这一次敌人实在是太强大了,所以我冒着被父亲责怪的可能,也要自作主张,赴齐求救。只要能搬得救兵,解我郑国危机,就算父亲要军法处置我,我也毫无怨言。”
看来这郑突倒是个孝子,为父分忧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换作秦轩是郑庄公,事后估计也不会责备郑突。此法虽可解郑国之围,陪同郑突前去,亦未尝不可,只是想到自己质子侍卫的身份,秦轩不免有些为难道:“二公子,不是我不肯帮你,只是你也知道,我…..”
郑突果断地打断他的话,摆摆手道:“秦兄,这一点你尽管放心。我早有准备,你只管穿上战士装备,扮作我的亲兵,跟随我大摇大摆地出城去。此次我挑选的士兵,全是我的亲信,我保管不会有任何人敢在祭仲那个老匹夫面前泄露半句!”
秦轩再没顾虑,事实上他被困在郑国日久,早就想出去透气散心解闷了,现在难得有这样好的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遂点点头,将日月乾坤刀缠在衣裳之内,跟随郑突登车出城。
出了新郑城,沿着官道行了数里,秦轩仔细观察队伍,一行大约有上百人,全是清一色的骑兵。战马雄健,人亦威武,铠甲凛凛,斗志昂扬,郑国之兵强马壮,可见一斑。
郑突和秦轩并驾齐驱,指着前面一个开路先锋道:“这位是高渠弥将军,是我的得力干将,也是我最倚重的心腹。高将军不但擅长排兵布阵,领军打仗,而且还是一位修真高手,师从武夷山玄天洞玄天真人,一把寒光枪使得出神入化,秦兄你恐怕也不是高将军的对手。”
那个叫高渠弥的将领回头朗声一笑道:“二公子过奖了!我那师门武夷山玄天洞,只是天下三十六小洞天之一,且是排名靠后的小流派,算不得什么名门。至于高某,更是一介无名小辈。若非二公子赏识,高某至今仍只能在庄公麾下当一个马前卒。”
郑突显然对高渠弥很是器重,言语中欣赏和赞许道:“那是因为父亲和大哥不懂得挖掘人才。我虽不是修真者,但一眼就看出高将军是个前途无量之人,别的不说,就是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就注定你不会是默默无名之辈!”
看到郑突如此赏识自己,高渠弥简直连下马给郑突擦鞋的心都有了,立刻深表忠心道:“二公子看得上高某,高某愿为二公子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郑突的小孩子心性展露无遗,笑道:“高将军,我可不要你肝脑涂地哦!你要把脑袋给我好好的看好,这样才能为我办事!”
高渠弥嘿嘿一笑,策马加鞭道:“二公子说得对!高某这条命要留着,为二公子效命一辈子。驾!我去开路了!”
秦轩看着高渠弥感恩戴德的样子,心中暗叹,这郑突虽是少年,却也有一套自己的驭下之法,对于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将士,他只需轻轻地提拔一把,就能令人死心塌地为其效忠。
从郑国到齐国的路途说长不长,说远不远,平常时需要驱车五天。一行人所乘的均是最上等的战马,大约三天即可抵达,队伍快马加鞭,都知军情紧急,只盼早日面见齐僖公,拜请救兵。
行了不到半日,前面探子突然快马回报,说是齐君僖公已不在都城临淄,刻下正在微山湖昭阳山狩猎。郑突闻报之后,喜出望外,因那微山湖位于齐国和郑国的中间,等若是缩短了队伍行进的距离,照此速度的话,再有半日即可抵达微山湖昭阳山。
受此利好消息提振,将士们更是士气高涨,怒策马股,风一般飞驰至昭阳山下。
昭阳山山势巍峨,山脚处地势较缓和,界划出一片平坦的空地,正好可供大军驻扎,齐军部队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在山脚下安营扎寨,排兵布阵。从山下望去,只见一排巨木垒成宽厚的辕门,门前竖满旌旗,随风飘扬,发出呼呼的声音。左右两侧架起一座高约五丈的哨塔,塔上站着四名甲胄分明的弓箭手,目不转睛地巡视着四面八方,他们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任何人进入营地一里之内的范围,都逃不出哨兵的眼睛。与此同时,就在哨塔的上方,八只训练有素的战鹰盘旋在半空,以辕门为轴心环绕飞翔,使人完全有理由相信,哪怕是一只蚂蚁都进不去军营。
视线透过辕门,往里看去,只见营中堆扎起密密麻麻的营帐,不知有几千个,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小山包似的,每个营帐外都有士兵巡逻。且营帐的间隔很小,极利于接应,一旦有人硬闯军营,士兵之间就可迅速驰援。
郑突看到这般阵仗,心悦诚服道:“上有战鹰,中有哨兵,下有巡士,如此严密的防守,百密无疏,齐国不愧是军事大国,看来我们这次来对了!”
秦轩却是置若罔闻,现在他感受最深的,就是整座昭阳山上密布的结阵。从他抵达山脚的那一刻,他就发觉此山被加持了数十道厉害的阵法,阵中气流盘杂,错落交叉,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足可阻挡任何意图刺杀的修真者。
此阵巧妙利用周围地形,与整座昭阳山浑然一体,显示出布阵之人是个当之无愧的阵法大师。相比之下,祭仲在质子府布下的幻灵阵,简直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