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回家的路上(1/2)
贞观十九年正月刚过.隐国使团浩浩荡荡的由帝都出发.回归故国隐国.这一路上沒有了來时的欢歌笑语.有的只是一行的缟素.与一具厚重的棺材.
皇帝从终南山撤兵后.七大派掌门带领着江湖人物也自行散去.毕竟李承训不可能还活着.纵然将终南山搬开也是无益.莫不如让李承训长眠于此风景秀丽的隐逸之地.
汝南公主等隐国君臣似乎也接受了现实.她们共同在至相寺为李承训祈福消业.直到过了正月.才回到帝都长安.一番整备之后.开始启程回归隐国.
李承训的灵车与女眷们的马车在使团的中间位置.前有五千唐军以为开道.后有五千唐军以为殿后.大唐与隐国双料大将军王虎居中指挥.一行浩浩荡荡.引得沿途百姓唏嘘不已.
百姓们非是因为这隐国使团的排场.也非是因这全身缟素的队伍妆容.他们感叹的是这一行队伍中的两辆六驷马车.一辆装载着空棺.一辆载称的是隐国七位皇后.
按照国典规定.“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即便李承训还活着.他也应该坐乘五驷马车.至于汝南公主等隐国后宫人员.则还要再低规格.
但这是皇帝的圣命.是皇帝的厚爱.给他隐国国主李承训与天可汗比肩的规格.毕竟人死为大.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隐国后宫佳丽.超些规格就超些规格吧.毕竟是些妇孺.也无所谓.实则这是李世民考虑到长乐公主和夏雪儿等人身体不适.方便车内有人照看她们.
那华丽的马车是李世民请帝都最好的工匠打造的.马是大宛国进献的千里良驹大宛马.车是铁木架构坚固无比.内里宽敞稳固.柔软舒适.外表金碧辉煌.霸气四射.白日里有车轮可行.夜晚间停车便可住宿.既方便又实用.
车内可并卧十人不止.因此白日里松散坐來.足够容纳隐国七位皇后娘娘和他们的几个子女.不过窦红娘、贾墨衣和李无忧也算是武将出身.坐不得这车子.因此她们骑马护持在马车侧旁.只在晚间入内休息.
这一行人晓行夜宿.马不停蹄.他们有大唐皇帝通关免检的令牌.因此于大唐国境内纵横穿越.无人敢于问津.只是每到一地休憩时.还是会得到官府的照看.也会受到当地百姓们的慰问.
王虎将军通常会谢绝大唐军民的厚待.并选择在空旷城外安营扎寨.再将一万大唐军士布阵于军阵外围.将隐国使团护在中心.
“这位白头将军也太过不近人情了吧.咱们來慰问他们.也是因了他们救了我朝百姓.哼.不可理喻.” 一位秀才摸样的百姓.正向身旁的一位拄杖老者发着牢骚.
他们是当地的乡绅.这次來了三十几人.想要向隐国诸位娘娘进献些特产.以表大唐百姓对隐国使团的友好.却都被婉拒回來.其余的人已经远走.只剩下这一老一少坠在最后.
“也不能这么说.人家是施恩不图报.这是风尚.怎么还责怪起人家.”那老者对年轻人偏狭的想法.似乎很不高兴.看样子.那厚生当是他的近亲晚辈.
“家公.我觉得隐国那些人怪怪的.”那秀才眼角四顾.贴近了老员外.小声说道:“隐王爷死了.可那王虎将军.姑姑.还有那几位娘娘.全都沒有多么悲切的神色.”
“隐王爷死了.旁人总需活着.难不成整日哭丧着脸.”老员外双眼一瞪.“小子休得胡言.这可玩笑不得.莫让人听了去.”
“隐王爷尸骨未寒.按常理.他们岂可如此淡定.”那年轻的秀才似乎很不服气.快人快语道:“你再看隐国那几个在营地里玩耍的小王爷.都是欢快得很.哪有失去父皇的悲伤.”
“住口.你若再敢胡言乱语.看家公不打你才怪”老员外提起拳头便要打那厚生.见其躲闪开去.兀自指点着他骂道:“早知你如此奸猾.恨不带你去见几位娘娘.小子再敢胡言.让你爹杖杀了你.”
其余百姓已经渐行渐远.那老者与那厚生的谈话自不会有人知道.老者说完.却又驻足回望那隐国的营地.眼中泪眼朦胧.
那厚生见着奇怪.渐渐近前.小声问道:“家公.您.您这是怎么了.”
“啊.沒什么.今日一别.家公怕是很难再见到你姑姑了.”老人说话间无限伤感.在春寒料峭的风中身子不由自主地抖动了一下.
“家公.回吧.当心染了风寒.您想去见姑姑.孙儿带你去便是.”那厚生倒算是孝顺.将自己的宽袍解下.为老者搭在肩头.
“好吧.回去.”老者长叹一声.微微转身.在那厚生的搀扶下渐渐远去.边走.边听他继续数落那厚生.“做人要有容人之量.与你姑父好好学学……”
老者正是夏雪儿的父亲夏老爷.这秀才是他的孙子.夏浑的儿子.今日闻听隐国使团行到洛阳近郊.他便在洛阳乡绅的请求下.带队來探望.由于特殊的关系.只有他和孙儿被获准进入使团驻地.得见了夏雪儿和汝南公主等人.
夏老爷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不习惯塞外风寒的日子.便与夏浑又回到了洛阳养老.如今与夏雪儿这一别.正如其说的.怕是最后的诀别了.
夏雪儿伫立在辕门外.望着老父亲离去的方向.一直在哭.虽然她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并认祖归宗.加入了耶律家族.可对于这位养育她到大的老父亲仍然是满腔情怀.割舍不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