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苍山不老(1/2)
() 苍山不老――在大山里寻梦的人
他是一位广兴洲中学退休的高级教师,月薪3000余元,儿子在岳阳有房子,自己在广兴洲集镇有家,而退休以后,却只身来到许市镇高丰二组的大山中,寻找自己的一个梦,用镰刀、锄头和开山镐编织一个绿sè的梦,一个彩sè的梦想。
他叫彭正其。
彭老师19岁参加工作,从教4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38年,一直是受人尊敬的好老师。他说,人生中有三乐,一是知足常乐,二是自得其乐,三是助人为乐。他努力按照这个人生信条去做。在学校,他是一名金牌教师,是一个十分敬业的老师。他担任班主任工作38年,这样长的班主任资历在全省也不多见。41年的教学生涯,名符其实的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有2名出落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走上处级、科级岗位的更是不计其数。他所从教的学科,在历年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他个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在他的教书生涯中,他总是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有时学生病了,他把学生喊到自己的家中。他的老伴是一名乡村医生,会亲自为他们看病,他则亲自为他们煎药、做饭、熬稀粥、煮面条,好让他们尽快恢复,增加体力,投入学习。在学生有病不能上课的时候,他会利用休息时间到他们的床边为他们补课、讲解,让他们重返学习岗位时并不感到吃力,也不感到是拉下了课程。他就是从这些一点一滴中去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尽力,凡是别人需要的,他就尽心尽力地做,他觉得这其实是很快乐的事。
他说,60岁以前他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和学校融为一体的。他从不打牌,从不抽烟,连假期也很少出去,除了同学、学生、亲友、他的社交圈是极其有限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就把自己圈在学校的围墙里。校园里的花草树林,是他业余时间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务园丁一点儿也不过份。他会很用心地去做好这些工作,哪一棵树有虫、哪一棵花草有病,他了如指掌,也不需任何人吩咐,他会自己去买了药来为它们治疗,所以校园里总是郁郁葱葱、万紫千红。
人生都要有一个60岁。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这并不是人生终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只是人生中新的一个起点而已。按照国家的政策,人生度过了60岁,是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这叫做退休,退下来休息。然而一个人在60岁以后并不是马上就衰老下来了,就能够坐下来心安理得地休息了。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充沛的jīng力,还有使不完用不尽的力气。他的下半生该如何定位?他不止一次地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经过千百次的慎重考虑后,他终于作出了一个重大的抉择,他要把他的下半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他的这个决定几乎使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大吃一惊,包括他的家人、子女、同学、学生、亲友、乡邻,可以说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五的人都是持质疑或反对的意见。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并不是生活过不去,为什么要远离大中城市或者也算繁华的小镇到这大山中来?为什么要放弃不算富裕也还优厚的生活而要钻到这深山老林里业过这种类似苦行僧的生活?他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
然而,他毅然决定,他要寻找,编织一个属于自己的梦。
他只身来到他的老家――许市镇铺子嘴村高丰二组。两个山头和一个环抱的山坳,集雨面积约为100几十亩吧,他永久xìng地承包下来,他要在这片大山里编织他下半生的梦。
这里曾经是一个采石场,因时代的变迁已经废弃几十年了。要说是一片山林,山是实在的,怪石嶙峋、山高坡陡。林却是子虚乌有,满坡的荆刺丛生,连一条进山的路都没有。原来采石场存放炸药的小石屋和放炮时民工藏身的小石屋都笼罩在漫山遍野的荆棘丛中,咋一看去,除了荆棘就是荆棘。
他用镰刀从山边上开始,一刀刀地开辟出一条进山的路来。他用麻布把手臂和腿眼都包裹起来,但是手上脸上,仍不时被划出一条一条的血口。每天从清晨上山,一直砍到傍晚,rì复一rì,砍了一个多月,终于开辟出一条进山的路来。荆棘是砍去了,但进山的路不比平原上的路,凹凸不平,乱石横堆,根本走不得,他又花2万多元请来了挖土机,硬是乱石中开辟出一条通向山场的马路,包括场子的清理,终于清出了一点眉目,那一片废弃的山场,终于有模有样地展现在他的面前。
把废弃的炸药库清理出来安放好简单的行李,他就开始了那种rì出而作rì落而入的刀耕火种生活。每天清晨,他就全副武装地冲进莽莽荆棘之中,挥刀斫砍,杀出一条血路。当第一块一亩多地开辟出来之后,他就开始挖山、栽树。然而又砍、又挖、又栽,周而复始。砍烂了27把镰刀,挖坏了17把锄头之后,那片荒山欣喜地吐出了新绿,换上了新装。
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网名:半山人。
半个山人。一半是山,一半是人。山人即野人,半个野人。
乡邻们给他送个名字:rì傻三!
个中滋味,有谁能够体味?!
他说,rì傻三就rì傻三。
他为他的那片山林取了一个名字,叫五园山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