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永宁印象(1)(1/2)
() 高哲堂对永宁这个高规格的欢迎仪式,暗吃了一惊,这不是顶风作案吗?zhōng yāng对下乡调研可是明文下达了八项工作作风的规定,为此,在下来之前,高哲堂专门交待了黄太臣,要他给各地县市区下通知,不准搞高速公路口的迎接,是他们没有收到通知,还是黄太臣根本就没有通知?
高哲堂很快就否定了后者,像这样的通知,作为市zhèng fǔ的临时大管家绝对不折不扣的下达,那唯一的解释就是下面地方领导按自己的套路出牌。
高哲堂为官多年,对这些官场之中的潜规则还是知晓,他很清楚当前的局面的缘由:在各级zhèng fǔ,每一位官员的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迎来送往,接待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来宾,很多地方设置了专门的接待处,具体负责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而每一位zhèng fǔ官员的一生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时间就消耗在这些无聊、痛苦的会议酒席中,但是无论如何,接待工作,都是一项不容忽略,意义重大,并且充满学问的工作。
接待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接待的规格,正如古时评书常说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材”,应该水来土淹,但绝不可以兵来将挡。同时,强调规格也并非生硬的厅对厅,处对处,同样级别的官员,财政厅来人和林业厅的工作人员接待工作也有差异,同样是审计局,不同时期不同目的的审计人员,也有不同的接待方式,人大的检查团和公安厅的专案组接待力度和侧重也各有区别,兄弟城市的交流学习和省直机关的检查指导,更是应该由不同的班子成员分别接待。
当然,所有的接待工作中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接待最直接的领导视察,比如现在象高哲堂这样的市长下县来视察,无异是最为之隆重的规格接待。
虽然说,几乎所有的领导下去都响应zhōng yāng的号召,办公室的同志会提前和地方的领导打招呼,说不准迎接,话虽如此,可地方的领导干部却很为难,他们心里有着这样的一个思想:官威难测!
如果真的不迎接,他们又会害怕下来的领导觉得没被尊重,暗给你记一笔,迎接吧,又害怕给领导的印象不好,后来,许多地方的领导干部似乎就达成了一个共识:摸着石头过河,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宁可做过火受到批评也绝对不能因为没做到位而被某领导记心里。
就这种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试探,一边工作的思想指引着,地方特sè的接待套路并没有消退,许多地方还变本加厉,屡令不行。
对于永宁这次路迎,高哲堂也甚为理解,却难为容忍,可现在亦不好发脾气,但脸却无法克制地板了起来,偏过头淡淡地和吴汉伟说:“你去把王瑞炳叫上来。”
高哲堂看到王瑞炳上了车就板起脸,严肃的说道:“瑞炳同志,你告诉我,是你这个县委书记说话不起作用呢,还是我这个代市长说话不起作用?”
王炳瑞显然颇善于应付这种场面,他在高哲堂身边坐下来,说:“是我的错,我向市zhèng fǔ检讨。”
高哲堂也没有兴致听这位身出市委办公室的县委书记套话般的检讨,仿似没有听闻到王炳瑞的话一样,直接跳过说:“接下来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