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七章 攻与防(六)(2/2)
而逃跑的代军也立刻拔马杀回來.结果在代军的两路夹击之下.秦军的两千五百骑军完全沒有招架之力.不要说有时一名秦兵要同时面对二三名代兵的攻击.就是一对一的交手.被击落下马的.十有**都是秦兵.结果仅仅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秦军就被代军杀得落花流水.全面大败.而这时秦军的增援骑军离战场还有一百余步的距离.
这到不是蒙恬的指挥有什么不对.而是因为秦军现在使用骑军的时间太短.对骑军的速度还不熟悉.又缺少足够的经验.才导致了蒙恬的判断失误.给了代军有足够的时间.对秦军进行逐个击破.
击败了秦军之后.代军的两路骑军合兵.总计多达七千五百余骑.向增援上來的五千秦军的骑军沖杀了过去.
本來秦军出击的时候.接到的命令是增援首先出战的骑军.但现在先期出战的骑军已被击败.那么增援的骑军就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是撤退回主阵去.要么是和代军交战.
这时双方的距离还有一百余步.如果秦军的骑军立刻撤退的话.当然还是來得及再逃回秦军的主阵去.但现在的战场距离秦军的阵地约有三里多地.差不多是一千二百余步.因此秦军主阵的命令已经无法极时的传來.战场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化.只能靠秦军的主将自己随时应变了.而秦军主将选择的是和代军交战.
其实秦军做出这样的选择.到是并不意外.因为秦军的军法极严.又是实行的连坐法.临阵畏敌.退缩不战.不仅是死罪.而且还会累及家人.因此秦兵在战场上也不得不拼力死战.否则不仅自已会受军法处置.还会连带家人一起受罚.弄不好就是全家都被贬为奴隶.
在沒有接到主阵新的命令之前.秦军的领军主将是不敢轻易的领军撤退.就算是明知不敌.但也只能率领军队.和代军进行决战.
不过论兵力秦军到并不比代军差多少.因为不仅是有增援來的五千骑军.就是先前被代军击败的骑军只是被打散.但并沒有全军覆沒.阵亡及受伤的士兵一共也不足一千人.现在还剩下一千六七千人.因此秦军合兵之后也有近七千人.和代军大体相当.并非是完全不堪一击.
百余步的距离.对于骑军來说.不过是几瞬间的事情.两支骑军就已经相遇在一起.前排的骑士们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同时用战靴猛踢马腹.而战马也己经将自身速度提升到了最高点.马背上的骑士甚至都可以听到耳边呜呜吹过的风声.
两支骑军就像是两道巨大的海浪.狠狠的撞在一起.巨大的力量将浪头的水花溅得四散飘落.从空中落下.然后消然无声.而后面的浪头却是一道接着一道.前仆后继的冲向对方.发动看连续不断的攻击.
在这个时候.战术己经退到了次要的位置.而主要比拼的士兵个人的素质.士兵的勇气、力量、经验、骑术、武技等等.不过在这几方面.双方的勇气大体相当.但在经验、骑术、武技这几方面.秦军要明显的落在下风.且不说像蕃勇军这样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就是其他代军的骑兵.至少也是经过两年以上的刻苦训练.而秦军大规模换装只有半年多的时间.怎么也难以和代军相比.
因此在两马对冲相交的一刻.代军的骑兵往往只在马背上微微一扭腰.或是一伏身体.就可以轻易的躲过秦军的骑兵刺过來的长枪.动作显得十分轻松.而秦军的骑兵却要明显迟顿得多.尽管己经换上了新式的马俱.但毕竟还不熟练.不是因为动作慢了一步.被代兵的长枪击中.被打落下马去;或者是因为躲闪的动作过大.结果坐不稳马鞍.自己摔落下马去.
也有两匹战马互相对冲.代军的骑士只用轻轻一拉缰绳.战马稍稍改变方向.躲过秦军的战马.然后在两匹战马交错而过的一瞬.代军的骑兵还能反手挥动长枪.向后刺击.也击中了不少秦兵.
不过两队骑军相对冲杀.但因为双方的队形并沒有完全展开.基本是以纵队的方式冲锋交战.因此尽管双方的锋斗很快就交错在一起.但谁都无法击穿对手的阵形.最终还是形成了混战的局面.也有不少骑士扔掉了长枪.改用更利于近战的马刀.挥砍劈杀.战马纵横奔驰.长枪猛刺.马刀挥砍.战士怒吼.战马嘶鸣.全部都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