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六章 密议(1/2)
这是9.22日发漏的一章,现在补上,后面两章顺延
进入九月之后.天气渐渐的转凉.而且己经快到秋收的时节.在往常的这个时候.在咸阳郊外的田间地头.都会长满低垂的禾穗.而且满是辛勤劳作的农夫.就连军队也会轮流放假.让士兵有空回家去帮助家人参加秋收.
但今年的这个时候.虽然在田间忙碌的农夫依旧众多.但有细心的人见到.就会发现.在田间劳作的.竟有大半都是女孑或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十來岁的幼儿.因为这两三年以來的战争之中.秦国阵亡了三十五万余士兵.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男子.尽管秦国的人口众多.但这样重大的损失.还是有些吃不消.
而且这一次进攻代燕之战.秦军大败.损失人马近二十万.秦国还要在边境和赵魏韩等地驻守大量的军队.以防代齐楚等国乘虚进攻秦国.或是赵魏韩等国的世族发动叛乱.因此今年秦国不仅沒有放士兵回家参加秋收.反而还征集了大量的新兵.驻守边境和各地.咸阳周边的青壮年男子几乎全都被征集一空了.
但男子虽然都被征集入征.或是在战场上阵亡.但田地依然还是要耕种的.因此在田间辛苦劳动的.大部份都是女孑老人幼儿.这种情况.只有在二十余年以前的长平之战以后.才曾经出现过.不过那时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的百姓虽然辛苦.但心气还很高.而这一次秦国却是大败而归.在秦国上下都弥散着一种失落的感觉.甚至一度人心惶惶.恐怕代齐楚等国的军队杀进咸阳.
秦军大败之后.秦王政连续下达了几道命令.首先赦免了秦军众将的战败之罪.而对阵亡的士兵也给予厚恤.同时又大幅减免征招入伍士兵家庭的税赋.而被赦免罪行的将士们也对秦王政感恩戴德.十分用心的守卫边境.不敢有半点怠慢.再加上代齐楚等国并沒有进攻秦国的意图.因此这几项措施.使秦国很快稳定下來.沒有发生什么动乱.也让秦国朝野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不过虽然秦王政赦免了秦军众将的战败死罪.但必要的处罚当年是免不了的.因此几乎所有的将领都被降职的处罚.本來在这一战之前.秦国有一位上将军王剪.三位大将军蒙武、杨端和、韩腾.而王剪阵亡.三位大将军中.除了蒙武免于降职以外.杨端和、韩腾都被削去了大将军的职位.
这是因为韩腾是进攻鸿上塞的秦军主将.杨端和是进攻蓟京的王剪的副将.两路人马都遭到大败.两人自然是有责任的.而蒙武是驻守邯郸.付责两路接应.对败阵最多只有间接责任.另外在两路战败之后.蒙武力排众议.并主动担当责任.力主放弃井陉.退守邯郸.不仅保存了驻守井陉的十二万秦军.而且力保邯郸不失.也算是立了一功.因此才成为这一战中.少有沒有降职的秦将.
而除了降职之外.秦王政还决定.凡左庶长以上爵位的将领.罚俸一年.官大夫到五大夫的将领.罚俸半年.官大夫以下所有有爵位的将士.均罚俸一个月.
虽然这一次的处罚范围很大.但秦军毕竟是打了败仗.而且秦王政也确实是手下留了情.沒有追究战败死罪.因此绝大多数将士对于处罚都沒有异议.并心甘情愿的接受了处罚.
这时在秦国的王宫中.秦国仅存的大将军蒙武正单独面见秦王政.进行宏议.
因为是君臣两人单独密谈.因此也比较随便.不那么正式.秦王政跪位在矮榻上.身体斜倚.半靠半躺.一手支撐着身边的矮几.双眼微合.而蒙武跪坐在秦王政左侧下手的竹席上.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过了好一会儿.秦王政才道:“卿方才所言.韩腾并非真心降秦.仍是另有所图.卿可有确切的证据吗.”
蒙武摇了摇头.道:“臣并不沒有确切证据.只是觉得以韩腾掌握的实力不弱.又是韩国宗室.完全可以在韩国废君自立.沒有任何归降我秦国的道理.”
秦王政笑道:“韩腾自归秦以來.屡有战功.实有大功于秦.而卿如此之言.仅凭韩腾掌握的实力太强.本可王于韩.沒有任何归降我秦国的道理.就断定韩腾并非真心降秦.以如此虚妄之辞.攻击有功之臣.让寡人又如何能相信卿之言呢.韩腾或是另有苦衷.也未可知啊.”
蒙武苦笑了一声.道:“回禀大王.臣于韩腾并无私仇旧怨.也决非嫉贤妒能.实在是因为心里直觉韩腾此人.实力非凡.且胸怀城府.深藏不露.喜怒不形于色.但决非真心降秦.其实不仅是微臣.就连臣孑蒙恬.亦有这样的感觉.臣仍是为我大秦着想.恐怕其人为我大秦之祸.因此才告于大王.请大王不可不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