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省城之行(二)(2/2)
杨云天不好意思地干笑了两声,说道:“省长手下也是藏龙卧虎,我和他们相比都差远了。”
赵文强点了点头,对着谢东流道:“东流,把地图拿过来。”
“好。”谢东流转过身去,把早已准备好的秀石乡地图铺展开来。
赵文强指着地图说道:“小杨,这是你们乡里的区域图,我仔细测算了下,你们目前的景区范围也不过只有全乡的十分之一大小。也就是说,乡里除开公共建设用地,起码还有近七成的土地还可以继续开发。”
“是的。”杨云天点了点头,继续听赵文强下面说的。
“我脑子里突然有个想法,就是在你们乡里搞块试验田。”赵文强指着地图,手指上不断比划道,“咱们全省要有突破,就要试点、就要创新。这次,就选秀石乡作为创新之地。”
赵文强继续说道:“乡里刚刚经过一次自主创新,取得了成功,老百姓都尝到了甜头。所以,这次继续搞试验田,老百姓的阻力便不会大。这次,乡里要专门划出一块土地,搞开发,而且专门搞高新开发,搞无污染的开发。”
赵文强说的兴起,手到之处,无不慷慨激昂。
杨云天顿了顿,问道:“省长,你说的这块土地,是不是按照县里的开发区模式来的。”
开发区是九十年代专门兴起的,通过土地、税收优惠,让企业安家落户,本来开发区只设在重点大城市,但随着经济的起步,各个县都大规模圈地建设开发区,造成了开发区的泛滥。
显然,赵文强此次的意图,已经不单单是圈地搞开发,如此简单。
“当然不是。”赵文强笑道,“现在省委、省zhèng fǔ已经认识到盲目重复上开发区的危害,必然会造成土地的抛荒、浪费,造成大量资本重复投资,收不回成本,老百姓得不到实惠。”
“我们这次的设想,是建设高新区,就是区别于普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称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群。”赵文强指着地图说道,“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咱们不如沿海地区,有大量的人口,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我们可以在他们之前,开始引进技术密集型行业,实现弯道超越。”
杨云天对赵文强的设想闻所未闻,一时间倒愣住了。
“赵省长,我有个提议,在建设高新区之间,通往乡里的路,必须要重新修修了。”杨云天的建议十分中肯,毕竟这条连接县城的道路,一直是秀石乡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任何一个在位的乡党委书记、乡长都没能争取资金,予以解决。
杨云天正好跟赵文强提了出来。
“这没问题。”赵文强笑道,“东流,立刻通知省交通厅,让他们组织一下,半年之内,秀石乡到奉山县城的道路按照国家一级公路标准,修成通车。”
“是。”谢东流点了点头,连忙出了门,给省交通厅厅长传达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