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2)
“是呀,我真的是在等这穷酸。家里穷也不可怕,好生读书,将来定会出人头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嘛。可他和我相约在这奈何桥上聚齐,共赴前程。可我在这已等他十年有余,还是不见人影。这书呆平时大大咧咧,恐怕早独自过了桥也说不定。”
宋玉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能觉的不妥,把话又咽了回去。红豆倒也干脆,她拍一下宋玉肩膀,郎声说道:“宋公子,有话不妨直说,错也好,对也罢。咱是老乡,我不会怪你。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知道后来其中实情,我不怕打击。死都不怕,还怕那些个负面的消息么?我热盼公子有话直说,具实道来。”
宋玉点头,说了红豆死后的情景:原来红豆深爱李秀才,两人自小青梅竹马,又是近邻。可惜李秀才家境贫穷,而红豆家富足。两家贫富悬殊极大,媒人前去提亲,红豆满心欢喜,可他爹娘怎么也不同意这门婚事。不顾红豆反对,硬要把她嫁给五十出头的本地富户孙扁头作小妾。红豆心灰意冷,偷偷跑到李秀才家,两人约好,各自午夜子时在家中上吊,以图共赴黄泉,双双重投人世,争取下辈子比翼双飞,喜结连理,享那洞房花烛之乐。不料事不凑巧,红豆吊死之后,李秀才家穷,上吊用的那根绳年久腐朽,刚吊上去,承受不了李秀才身体重量,硬生生断为两截,把个李秀才摔在地上,疼的他“哎哟”一声叫唤。这一声叫不要紧,早惊动了李秀才的老爹李老汉。他看罢儿子房中情形,知道儿子要寻短见,他长叹一口气,跪在儿子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劝儿子回心转意。他给儿子讲说眼下困境,自己和老伴年事已高,即无力推车,更无力挑担。家中半亩山地,全靠李秀才耕种收获,挑出挑进,俱是靠儿子一人承担。若儿子撒手西去,有个三长两短,他和老伴非活活饿死不可。
看着老爹老娘那苍白的头发,那枯瘦如柴的双臂,站都站不稳的病体,哪儿还有力气去伺候庄稼?至此,他心软了,不再寻什么短见。对门红豆上吊殉情的消息传来,他只是掉了两眼泪而已。再后来,他去四宝山上挖野菜充饥,运气好,一锄头下去,把多年前强盗头子埋在山上的一小袋金银挖了出来。因年代久远,强盗早已被捉住后正法。李秀才得此横财,又置房产又买地,娶了张店财主的女儿为妻,而后还连续续了七房姨太太,现在正在享幸福呢。他早把红豆忘到九宵云外,哪儿还记的奈何桥之约?
宋玉劝道:“红豆小姐,你不必旧情不忘,人心不古。自古来如此。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实在是无可厚非。”
红豆哭道:“我的命真苦。我哭是哭我傻呀。负心汉薄情郎在人世间吃喝玩乐,夜夜搂着美妾作乐,还娶了七房姨太太,也不怕累死撑死!我呸!这贼秀才,我断然不能饶了他。不管你在人世间如何享福受用,这黄泉之路,或早或晚,迟早有一天你要来。避是避不过去的。我就在这奈何桥上再等他五十年。早晚等到他来的那一天。我就不信他能万寿无疆。再见面的时候,我倒要好生问问他爱情到底是什么?骗了一个女孩子一条命,阎王爷能轻饶他么?”
劝了半天,红豆偏不信邪。执迷不悟,下定决心要等李秀才来时跟他算总账。宋玉无奈,只好摊摊手作罢。他向桥那边张望,看见跟桥连接的不远处,有一处不算太大的建筑群。中间有个大型建筑,墙上边有块白匾,上书三个大黑字“阎王殿。”
宋玉对红豆说:“在这儿没熟人,我愿跟你相依为命。你在这儿歇会,消消气,我到前头看看,若能安顿下来,便回来接你。”
红豆点点头,目送宋玉朝阎王殿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