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万佛窟祖师殿(1/2)
() 老僧法号空璨,是寺内除法闻之外辈分最长的僧人,是住持空定禅师的师兄,不过空璨大师多年来一直驻守万佛窟不见外人,故而寺内的僧众虽然知晓有着这样的一位长辈存在,但见过空璨大师的人却极少。
青年和尚虽然不认识空璨,但是却知晓这位老僧必是空璨,故而急忙上前见礼,以示尊敬。
悟心自然也不敢怠慢,与青年和尚一起见完礼并同声说道:“弟子悟心(慧弘)见过空璨师叔祖(师祖)。”
空璨大师挥了挥手,示意两人不必多礼,并表情温和的冲两人一笑,说道:“老衲早已不问世事,俗世的名号地位便做不得数了,就不必再给我行礼了,本来我并不会来此,但昨rì我偶尔出关,听法闻师叔说空深师弟将一位后辈罚来万佛窟面壁礼佛,心中着实有些好奇,便起念出来看一看,不知你二人谁是受罚之人。”
悟心上前一步,再次单掌合什行了一礼,说道:“晚辈悟心,前几rì晚辈错手烧毁了几部经书,空深师叔祖心怀仁慈,不忍重罚,便罚我前来此地面壁礼佛,以恕毁坏经书之罪。”
空璨大师审量了悟心一番,满意的点了点头,继而颇有深意与悟心对视了一下,似是看透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再次温和的笑了笑,说道:“倒是一个英俊的后辈,果然是一表人才,难怪!难怪啊!”
说完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继而转过头去看向慧弘,说道:“这位悟心便由我带着前往万佛窟内殿受罚吧,不知可否?”
慧弘闻言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是哪里有胆子敢拒绝,急忙答应下来,行礼后转身告退。
直到慧弘走出这处洞窟,空璨才将目光再次转向了恭敬站在前方的悟心,语气温和的说道:“跟我走吧,接下来的路可能稍显有些陡峭,行走时要小心些。”
待悟心点头应下,空璨站起身来,向着洞窟的一侧走去,待走到石壁近前,悟心才发现了一处隐于洞壁yīn影之中的通道。
这处通道原本应是一处洞壁豁口,后被寺内的僧人利用,建成了这条通道,故而通道口的形状有些不规则,犬牙交错,稍显有些丑陋。
但是悟心却感觉这样更加的贴合自然,反而比万佛窟的通道入口看着更加舒服。
前方带路的空璨似乎看出了悟心所想,突然回身说道:“此处名曰众生门,乃是当年我广法禅寺刚刚迁居此地时,寺内的当时的住持僧名大师发现的,并特意吩咐僧众在建立万佛窟时不可毁坏此处的天然形貌,并亲赐了名号,寓意入得此门便等若是脱离了尘世,远离了喧嚣烦恼,虽然失了普度众生之意,但是用在此处却极为恰当。”
悟心点了点头,并再次认真的看了看这处豁口,却没有体会到当时的僧名大师为此门取名之时所体悟的意境,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此门与众生有何关联。
悟心不再思考,跟着空璨大师一起穿过众生门,便来到了一条直通向上的通天石阶,待悟心拾阶而上,大约走了约有一盏茶的功夫,便脱离了山体,来到了一处清幽的山谷。
山谷四面皆是高耸的山壁,谷中则古木参天,错杂分布的灌木丛更是将谷中的空间填塞的颇为拥挤,几无道路可走。
几无却不代表没有,空璨颇为熟捻的带着悟心沿着一条曲折的路线穿行于古木灌丛之间,于不可能之中找寻到了一条隐秘的道路,穿过了这片天然的屏障,来到了一处颇为清幽之所。
其时清幽这个词并不足以形容此地之美,只因穿过屏障以后展现在悟心眼中的景象实在是太过美好了,似乎只能借用前世的一句词句方可形容,那便是小桥流水人家。
桥是用一种不知名的乔木搭建的,圆拱形状,跨于流水之上,水是一条小溪,源自一面山壁间垂落的瀑布,这瀑布落于涧间,并逐渐汇流,便形成了这条小溪,穿行于整座山谷,最终奔流入山体缝隙之中,不见了踪迹。
人家是一座草庐,建于桥对面溪前的开阔处,以三五根木头为框架,其上搭有数面草帘,虽然简陋,却犹如画龙点睛,使这幅小桥流水人家图恍如仙境,不似凡尘,难怪当年的僧名祖师会将那处豁口称为众生门。
“虽然我不敢妄自揣测僧名祖师的禅念,但是却暗自觉得众生门的含义并不仅仅指于此。”
空璨大师再次未卜先知,似是猜到了悟心心中所想,指着草庐解说了自己的见地。
悟心点了点头,恭敬的说道:“晚辈受教了,谢过空璨师叔祖的提点!”
“只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哪里来的指点之意,你这小和尚不必这般客气,只将我当作寻常的老和尚也便是了,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天经地义,何须感谢!”空璨打趣说道。
悟心忍不住笑了笑,心中不自觉的便放松了许多,再看这清幽山景,也自生动了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