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风云激荡,大战连连(2/2)
皇帝抓住机会,命令水师总兵方国安配合黑犀军主力和黄得功所部,三路夹击,左梦庚大败被杀,左军彻底失败。
左氏父子败亡之后,朝廷大军趁机攻占了武昌重镇,部署重病扼制长江中游。
平定江北四镇,以及御驾亲征击败左良玉父子,让皇帝朱常淓威望大涨,朝野之间称颂之声不绝于耳。
皇帝趁此机会,下令大力扩编新军,编练军队。
民间壮丁踊跃报名参军,各地富户乡绅也都纷纷捐款捐物,江南各地一片沸腾,朝廷威望逐步建立。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此时并没有多余兵力南下江南,山西,山东两地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让多尔衮焦头烂额。
而且,山西还有大量的大顺军,更是让满清朝廷忌惮不已。
山东各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由各位乡绅带头组成义军,自己打造兵器,制造盔甲,旗帜,纷纷占领大顺军撤出后留下的福州县城。
满清排到山东的招抚特使也被义军驱逐,山东反清运动一时高涨。
在这种情况下,满清朝廷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要求撤回关外,放弃京城,认为满清是无法与汉人抗衡的。
但是多尔衮固执己见,坚持认为满清有机会问鼎中原,一统江山,因此派遣其弟豫王铎铎带领一支人马进攻山东。
派遣其兄英亲王阿济格带领一支大军进攻山西,企图用武力稳定京畿两侧。
皇帝朱常淓审时度势,一面派人跟李自成联系,双方结盟,共同对抗满清。等到驱逐满清之后再决出天下归属。
李自成答应结盟,调集重病在山西与清军作战,将阿济格牵制在山西。
另一方面,皇帝则派出已经升为兵部侍郎的陈子龙为招抚大臣,赶赴山东招抚各路义军,授予各路义军首领官职头衔,使他们为朝廷所用。同时向山东和河南派出流官管理。
第二,则是派遣兵部尚书史可法在中原之地招抚收拢溃兵败将,重新占领大顺军留下的权力真空。
而且,朝廷还宣布免除以上地区的两年税赋,一时间两省百姓欢呼雷动,拥戴朝廷。
陈子龙带着收拢的各路义军,重新编组,由朝廷供给兵器甲胄以及粮草,与多铎带领的清军进行了多次战斗。
清军人少,又不熟悉地形,被义军折磨的焦头烂额,最终损失惨重,只好退出山东。
阿济格在山西也是损兵折将,节节败退。大顺军士气大振,趁势反击,清军不敌,只好退出山西。
大顺军忙着收服失地,南明朝廷也需要时间消化光复的山东河南等地,满清朝廷也要舔舐伤口,没有余力再次出兵,而且内部的争论分裂越来越严重,因此三方一时之间暂时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