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撒谎神功世无双(1/2)
李三思微一停顿,迈出第四步,朗声吟出最后一句:“多籽莲蓬好大个。”
韩一秋微微一怔,脱口赞道:“好,有新意。”
他叫的这声“好”,只是夸这首诗好在“有新意”。但在众人耳中听来,却当成是这位大名士是在称赞这诗好,也就立马不敢笑了。当即就有不懂诗却又爱跟风之人也叫出几声好来。李三思便趁热打铁道:“韩先生,柯员外,诸位宾客,晚辈这首诗的题名叫作‘多子多颗(柯)’,可还算喻意吉祥,能应得景罢?”
听他这么一说,众宾客也都纷纷叫起好来,都觉得这诗喻意吉祥,朗朗上口,最为难得的是十分应景,处处暗合主人家的姓氏;再者,也确实是有新意,本也合乎李三思先前自称务求出新的言论。宾客之中有几位读过一些诗书的人虽然觉得这诗太过浅显简单,近乎打油诗,且又不合韵律,意象也近乎没有,但也不好说什么。本来嘛,毕竟李三思早就再三有言在先,只求别出心裁,不敢斗胆与前辈尊长比试音韵与意象。
因为莲蓬籽实众多,古人常以莲蓬喻意多子多福。多籽莲蓬,“多子多颗(柯)”,这可不就是说柯家的新媳妇能够多生贵子,为柯家开枝散叶之意么?李三思的这首贺诗,的确是极为讨喜,柯员外听了笑得是合不拢嘴。
赵县丞松了一口气,觉得李三思这小子总算有些急智,能及时地自创出这么一首新颖独特的打油诗出来。他自然不知道这诗并非全然是李三思原创。李三思早年曾看过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剧中有这么一个段子令他记忆尤新:乾隆帝无聊随手摘着花瓣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吟到这第四句时,乾隆有点接不上,刘墉就续了一句:“飞入草丛都不见。”这才使得这“片片诗”言之成句。此时他不过是仿其意,改其词,吟出一首“颗颗诗”。虽说一半是剽窃,李三思却量得无人能识得破,谁让这大明的人不看清朝的戏?
李三思恭请韩一秋将自己的诗落笔成字,话说得更是十分谦虚诚恳。他也是真心佩服韩一秋的才学。李三思再怎么厚着脸皮不知死活,也没当真以为自己能与这位大名士一较短长。“斗诗”之举,实为情势所逼。之所以能侥幸过关,与其说是他的“诗才”,不与说是心眼儿使得好,将韩一秋的涵养与脾性摸得极准。他紧扣住诗的“新意”大作文章,别处却往死里谦虚,说话的分寸又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激得韩一秋让自己作“新”诗,又不至于让他暗生愠怒,当真与自己为难。
韩一秋挥毫将李三思作的这首打油诗写就之后,柯员外没口子的称好道谢。他打定主意,这韩先生自作的第一首诗就在挂在客厅内,好增添荣光,夸耀宾客;这第二首李先生的诗今夜就让人挂在洞房里,好让儿子儿媳看着能加倍有干劲儿,早些多生几个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