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记忆 > 第34章 “工农兵大学生”推荐会

第34章 “工农兵大学生”推荐会(1/2)

目录
好书推荐: 超级医仙 宫廷营养师 重生之娱乐魔法师 夜黑情高 越夜越嚣张 激狂情人夜 新版大官场 守护未来 代嫁:王的辣手皇妃 肉食者聂让

不当民办教师,就得在生产队干农活。开始时,很不好意思,儿是的伙伴们就要问我为什么不当民办教师,我不好意思说我想读大学,说出来也没人相信。还是妻子最了解我,她主动帮我回答说:“只要去教书,晚上就睡不着,在家休息几个月后,上床就睡着了。再去教书,怕毛病又犯了。民办教师和农民差不多,农忙时也要回生产队劳动”她的一席话说得大家似信非信的,但,以后再也没人问这事了。

由于我是因病才没去教书的,所以,队长也不安排我干什么,而是自由选择劳动项目。我自然就同妻子一起劳动,做些妇女们干的活。通常,一个妇女劳动一天记8分工分,而队长说给我9分,比妇女高一分,比强劳力低一分,这也算大家很照顾我了。

有妻子一起劳动,我轻松了很多,比如,挑沙,往往是她挑担,而我用锄头往筐里装沙,每天我们不比别人的少,但我的精神负担却越来越重。

我们大队那几个知青,早都进城工作了,而且几乎都进了事业单位,因为他们的父母很有本事(十多年后,很多人都升了官,其中一个还当上了省上的一个行长),大队干部也曾经想阻难他们,不给盖章,可公社胡成百书记一个电话,方支书就乖乖地给盖了章。就连过去和我耍得好的田明明他们俩,也回到他们父母所在的大型国营企业上班了。这些人都是初中生,有的只读了一年就搞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就比我们回乡知青好?而政府从未有过关于回乡知青的文件,我们一样的是知识青年,而且,我们中很多人的文化水平都比他们高,这就是中国农村人与城市人的差别。我们回乡知青是被政府遗忘的孩子,我们都想不通,所以,大家都想成为城里人,吃国家配粮。要不然,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永远和我们一样受到不公的待遇。

后来,从省城又下放来了三个女知青到我们生产队。这次,队长就不忍心叫她们住牛圈,就给她们修了四间草屋。除去一间做公用厨房外,其余一人住一间,旁边还搭了一个厕所。

她们是女性,我也不便去找她们耍,所以,收工后就待在家看小说或听收音机。看到社会的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时不免唉声叹气的。妻子很着急,就找她表叔帮忙找点事做。我的四姐夫也给他哥说,我劳动力差,希望公社安排点轻松的事做。他们都说,有机会时,公社党委要考虑的。

我就这样度日如年的等着,经常梦见有人来招我进城参加工作,甚至我把希望寄托在邹钦明和伍成雨身上,相信新生的红色政权不会忘记当年的承诺。

到了公元1971年,传说中的大学招生终于成了现实,可这次才使我清醒了头脑,原来普通老百姓是没有任何机会被推荐读大学的。

在龙门公社小会议室里,由公社党委书记胡成百主持的推荐大学生的会议正在进行。

胡书记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开一个党委会,研究推荐谁去读大学,区上分给我们一个名额。开完后就下乡,晚上早点回来吃饭,有人办招待。”

然后,大家就七嘴八舌的推荐,公社秘书刘学问就用笔记名字。胡书记就眯缝着他那永远高傲的眼睛养神,一会儿就传出鼾声,秘书就叫醒他,说:“推荐了十个人,各大队一人,龙门学校两人。胡书记,快拿主意,谁去?”那秘书就是我妻的表叔,他见没有我的名字,就写了两个上去,一个是我,一个是龙门公社社办中学的校长向在中。

胡书记被叫醒后,打了一个哈欠,然后伸了一个懒腰。接过秘书递来的名单扫了一眼说:“结了婚的不行,有文件规定,去掉,”

秘书就去掉六个已婚的,又把名单递去。

“这四个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要锻炼。干脆推荐我们的炊事员罗长工的小女儿算球,人家对我们党委一班人照顾那么好,今天晚上又要请我们的客。”书记说。

“可以,书记总是为大家着想的。”多数人马上赞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