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高考,圆了我的大学梦(2/2)
文凭最低的考生吴宇:听说这次参加体检的考生中,文凭最低的是小学毕业生。他叫吴宇,文革前小学毕业时没考上初中。回家后就想读书,不管干什么农活,身上总揣着一些从中学生那里要来的书,有空就读。就连去相亲时,身上都揣着一本历史书,别人都挖苦讽刺他说“如果那姑娘看不起你的话,就和你的那些烂书结婚算求了。”他也不生气,还说:“要得,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些人听不懂他在胡说些什么,就哈哈大笑起来。大家以为他呆了,就叫他书呆子。
这书呆子坚持读了十多年的书,当然也没人愿意嫁给他当老婆。想不到遇到高考对老三届放宽政策,他到公社去开了张“文化水平相当于高中”的证明,就钻进了文科考场。居然一考成名,成了他们高寨公社惟一上线的考生,气得那些初中、高中生饭都吃不下。
最刻苦的考生:我还碰到了曾经在54o6厂的工友,下乡知青黄永生,想不到这小子居然也挤过了我们龙门区8oo分之3o的高考独木桥。
曾经在一个星期天,我在街上碰到他,他一定要我到他家里去吃饭。他买了些猪肉招待我,他很快就把饭做好。吃完饭后,他问我是怎样复习的,我就给他说了一些我的复习安排和方法。
他是一个初中六八届的学生,而又要选择考理科,我觉得他是在赶时髦,没有考上的可能。他的蚊帐里面贴满了初高中的数学公式、重要题的计算;床边的墙上贴的是物理、化学公式、定理、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床前面的饭桌上贴满了政治复习提纲;床上堆的是一大堆他借来复习的书,有文革前的高中老教材,有文革中的新教材,一遍狼藉。
他说,他家父亲是工人,母亲没工作,没本事回城工作,只有试试走考大学这条路了。白天要在生产队干活,晚上才有时间点着煤油灯复习。这些贴在墙上、蚊帐里、饭桌上的纸条都是他复习时,在书上抄下来的重点。到深夜时,靠在被子上小睡一会,一旦醒来,就打着手电记蚊帐上贴的知识。有几次,他打着手电看着蚊帐上的公式就睡着了,到天亮醒来时,手电筒还开着,一对新电池就报销了。
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对比一下,自己都觉得脸红,从他的复习中也得到了一些有用的方法。所以,他每次跑到我的学校时我都很热情地接待他,和他共同切磋复习方法,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想不到他真的就考上了。
他见到我时,就抱着我,我俩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惹得参加体检的人都回过头来看我们。
体检完后,他拖着我到国营饭店吃饭,说什么都要请我的客,还说我对他的帮助很大。其实,我当时也就是介绍了我的复习方法,与他的复习来比,远不如他。我感觉得受之有愧。
春节后,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每天都要面对带着疑问看我的学生。他们的眼神有两个含义:一,担心我考上大学,不再当他们的老师了;二,你为什么还没拿到录取通知书呢?该不是考得不好吧?
我无法面对这样的眼神,我只得拼命的上课,来驱赶面临的尴尬,这样的日子比度日如年更难过。
有一天,终于一个绿衣天使(邮递员)解救了我,他给我带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真想给他行三鞠躬大礼,以感谢他的解救之恩。可当我在办公室,把邮政登记簿上的字签完,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高兴地走到教室时,却傻了眼。学生们一个个都把头埋在课桌上,一会儿,全班就哭做了一团。我没有了语言,也跟着学生们流泪。
后来,还是在校长的劝说和许愿给他们安排一个好老师上课,哭声才渐渐小了下来。我乘机讲道:“同学们,现在是注重知识,注重人才的时代了。我祝愿你们好好学习,将来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做出贡献。要听新来的老师的话哈!我在大学里会想你们的。再见!”
说完后,哭声又起,校长用手示意我快离开。他就站在教室门口堵住想出来送行的学生,我就悄悄地到办公室收拾我的东西,然后到教导处办理移交手续去了。
后来,校长还是没能堵住学生。他们一个个都冲出教室,到街上买来些小礼品送到我的办公室,然后哭着和我告别,整整折腾了两节课的时间。我看着堆满我办公桌的小礼品,有信笺,有文具盒,有作业本,有给我儿子耍的小玩具……一共42份,它代表的是42个学生的心。也许,他们每个人也就是花了一角或两角钱,但我觉得这些礼品比金子还宝贵。后来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要火时,我要想体罚学生时,我就想到了这些小小的礼品,想到面前这些幼稚、单纯、不懂事的童心,我的气就消了。我把他们当作我的兄弟姊妹和子女对待,就在下课后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学生们也非常喜欢我,尊敬我。
同事给我找来一个大编制袋,帮我装好这些礼品后,我提着他们,心情沉重的告别了我可爱的学生,告别了曾经为我提供了栖息之地的学校,走上了新的旅途。
我被师范院校数学系录取。我们老三届的考生,考上的学校多是师范、地质、石油、农业等院校,虽然不很理想,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上天了。想当初,文革时期,对于没有关系的普通老百姓来讲,就连到城里当清洁工都没有资格,莫说读大学了。因此,我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地去上学,骄傲地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县公安局把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仅凭这张录取通知书又在粮食局办理了国家配粮关系。不用低声下气地求人,不需送礼,不用看人脸色。付出的只不过是五角钱的报名费和八个小时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