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竹柺李,何许人也(1/2)
李火子找到李光子后,兄弟俩就闭门在家商量怎样致富。
李火子拿出**中央印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简称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报纸给李光子看。
报纸上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而联产承包制又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展。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
1月12日邓小*平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农业部门负责同志谈话。邓小*平称赞说:一号文件很好,政策问题解决了。他指出: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勤劳是正当的。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总之,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
李光子说:“你说直接点,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咱兄弟俩富起来,过王文,过好日子?”
李火子就在李光子耳边低语了一阵,兄弟俩就开怀大笑起来。
过不久,龙门区就冒出了一个“万元户”,他就是外号叫竹柺李的李光子。
他的事迹在龙门市(过去的龙门地区,改革后改名为龙门市)的大小报刊杂志,电视、电台滚动播放。
竹柺李是龙门地区的老百姓给他取的绰号,上不得大雅之堂的,他的真实姓名叫李光子。
这李光子确实有不凡的经历,他从他娘肚子里下来时恰恰是公元1949年1o月1日,这天是主席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后来,上学时,熊先生问他的名字,他妈就说叫李大娃,他爸死得早,还没来得及取名字。
教书先生问了他出生的日子后就说,这个日子好,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的日子,就给他取名为光子,就非常得意地在报名册上写上李光子。
可李光子读书的第一天,就把熊先生为他们准备的板凳,跳断了三根脚,给了先生一个很大的失望。
原来,李光子家是龙门街的店家,祖辈也曾经红火过,到他父亲这代才衰落的。他爸弟兄姊妹很多,到无法维持下去时,他爷爷就叫分家,他和他妈也分得一间店铺和两间住房,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而且常接触的都是些走江湖的能人,耳濡目染,所以,李光子从小就天性好动,玩世不恭。
由于李光子家庭经济比同学们好些,又倍受母亲的疼爱,经常有些小零食带到学校给同学吃,所以伙伴就很多,经常结伙打架斗殴。
李光子虽不是聪明绝顶,但也不算愚笨,所以,调皮归调皮,还是能在学校里读到六年级没被开除。但就在快要小学毕业的时候,李光子出事了。一天,他为了在小哥们面前逞英雄,在下课时爬到教室的梁上,倒挂金钩,表演脱衣技巧,惹得该班男男女女个个拍手称赞。就在李光子准备再做穿衣表演之时,一不小心,脚没勾稳,便掉下梁来。幸好他翻转得快,头没有着地,但脚掌断裂。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落后,虽花了许多钱,也没有把脚掌摆平,造成终身残疾,走路时必须拄着棍子。棍子换了很多种,有木制的,有木铁组合的,还有各种竹制的。有调皮胆大的人就喊他拐子。
有一天,李光子拄着一根竹柺到学校去拿小学毕业证时,碰到一个算命先生。多事的算命先生说他有点像神仙铁柺李,就给他取了个竹柺李的绰号,本来是想炫耀一下自己见识渊博,扯圈子,好让更多的人相信他有才能,没想到一取出名,一下就在小学传播开了。随着李光子的成长壮大,竹柺李的称号也就远扬龙门区外。后来,他听说有个神仙叫铁拐李的,觉得这竹柺李的名字也不错,还沾点仙气,也就很乐意别人叫他竹柺李。以至他出名后,龙门市报社的记者在报导他的事迹时也把他的名字写成竹柺李,幸好总编觉及时,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核实,才弄清楚他的名字,这笑话在龙门日报社内部笑了几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