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成功起义(1/2)
“邹军,家里给你来信了。”廖作云把信递给他,他拆开信一看,是母亲病重一事。
“中队长,我母亲患了重病,滴水不进,我要回家去看一看她老人家。”他说着,把信递给了廖作云。
廖作云没有看信,又把信递给他:“你回家去,一定把你母亲的病医好,多耽过几天也不要紧。”
“邹军,你身上有多少钱?”潘玉莲从屋里走出来,问道。
“还有几块钱。”
潘玉莲递给邹军三块银元,说道:“拿回去给你母亲看病。”
他再三推辞不要,廖作云夫妇说了好一阵,他才不得不收下。他赶回家里,母亲并没有生病。肖玉兰把要他回家一趟的情况告诉了他。
晚上,他和肖玉兰一起赶到铁石所在的地方。原来,铁石、周鼎文和肖吉明他们正在代家坪的松树林里研究事情,等待他的到来。
“司令员,你们需要的人来了。”肖玉兰走到他们的身边,笑着对他们说道。
“司令员,让你们等苦了。”邹军上前,跟铁石、周鼎文和肖吉明一一握手,十分亲热。
一轮皓月当空,月光泻在树上,投下了稀疏的斑驳的倩影。一阵又一阵的夹带着寒意的秋风拂面而来,让人既觉得微冷又感到舒服。周围静静的,树林中也是静静的。有时,菊花的幽香伴随着秋风,飘逸而来,给人一种馨香爽快的感受。
“真舒服,好久没有这样过了。”邹军情不自禁地说道。
“肖玉兰,邹军此行,你是第一功。”铁石道。
“不敢,我和你们相比,差得远呢,简直不值一提。”肖玉兰笑着说。
“同志们,时间十分紧迫,现在,我就把川康边特委冯书记交给我们的任务具体地讲一讲。”铁石把谈话引入正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解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快要进入大西南了。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但是,敌人是决不会心甘情愿地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还要作垂死的挣扎。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被打败的胡宗南的军队正在朝西南方向逃窜,他们还妄图把西南作为最后的阵地,与解放军进行较量。还有地方上的反动武装力量,还有一些为非作歹的土匪,这些反动势力纠集在一起,还会进行抵抗、捣乱、破坏。我们不能低估这些反动势力。”
铁石讲到这里,稍微停了一下,对大家继续说道:“同志们,由于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形势。川康边特委,现在正式组建了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我们仁寿和简阳,又正式组建了仁华支队,属于纵队领导,原来的东山游击队现在改为仁华支队。我们莲花区是仁华支队的重要部分,建立几个大队。现在,我们正式筹划组建几个大队。我们的任务,是组建好支队下面的大队,迎接解放军的到来,配合解放军,打击反动武装力量,解放莲花镇地区,解放成都,解放川西。”
铁石说的话很慢,但是很有力量,一字一句,落地有声。
同志们都没有说话,都在认真地听,无论是知道情况的,还是不知道情况的。
“邹军同志,这次专门把你请回来,是要你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铁石十分严肃地说。
未等邹军说话,铁石继续说:“组织上要求你作廖作云的工作,公开地对他讲明情况,率四中队起义,然后,他为大队长,仍然带领四中队的官兵。这样,还可以分化瓦解保警其它中队的力量。时间越快越好,一定要赶在人民解放军到来以前。你看行不行?”
“我一定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都要克服。”邹军回答道。
周鼎文说道:“组织上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小王同志和你接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是,他对你的评价很高。”铁石说道。
“你真行啊。”肖吉明说道。
几个人又谈了一阵莲花镇地区目前的情况,才分手告别。此时,山下的房子里传来了雄鸡啼叫的声音。
邹军和肖玉兰沿着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小路,踏着洒在路上的轻淡的月光,朝家里走去。他们虽然感受到深秋晚上的寒意,但是,他们的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像装着一盆火。
邹军回到保警四中队的当天晚上,特意邀请廖作云和潘玉莲夫妇到余仙桥张老板的茶楼上去喝茶。
他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告诉了廖作云夫妇。廖作云没有吃惊,潘玉莲却吃惊地说:“这样快。”
“是的。”他从身上掏出一份《解放日报》,递给廖作云。潘玉莲立即接过去看。她吃惊道:“真想不到,来得太快了。”然后,她聚精会神地看报纸。
“中队长,目前的形势是十分清楚的。国民党已经快彻底完蛋了。中国**已经成了中国人民事业的核心力量。四川很快就要解放了,人民解放军快进入西南了。解放川西,解放成都是很快的事了。面对这种情况,请中队长还是三思而行。”他接过话说道。
“邹军,你的意思是——。”廖作云说了半句话就没有说了。
“中队长,傅作义将军识大体,顾大局,北平和平解放,传为佳话。”邹军没有把话挑明。
“邹军,傅作义将军的路是许多仁人志士都走过的路。这也是历史上所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了,只是,像我这样一个小小的人物,怎么能够和那些知名大人物相比呢?”廖作云还有些顾虑地说道。
“作云,邹军的话,你得好好地想一想。”潘玉莲在一旁插话。
“中队长,你应该鼓起勇气,走你应该走的路。你对**从来没有血债,在有些事情上,你是对**有功的人。”
“是啊,我廖作云没有害过一个**人。相反,我还保护过他们。铁石、王文书这两个人,我是尽了不少力气了。邹军,嘿,虽说没有说你是**,但是你是一个**是没有半点可以怀疑的,我是把你作为我的侄女婿来对待的,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你。”廖作云想到这些,心里实在了许多。
“邹军,你这次回莲花镇,究竟是为了什么?”廖作云既像是质问,更像是试探,“你的意图是什么,你就爽快地说吧。”
“中队长,你愿意像那些弃暗投明的仁人志士一样,站到人民的一边来吗?”邹军问道。
“你是要我率部起义,弃暗投明?”廖作云问道,但是,他一点儿也不吃惊。
邹军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这——。”廖作云吐出两个字,显得很是为难的样子。
“作云,事情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还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干什么?邹军在关键时候,还是为了我们着想,不要优柔寡断了。”潘玉莲说。
“这,这,我也晓得。”
“中队长,只要你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其他的问题是可以设法解决的。”邹军说道。
“邹军,保警局共有四个中队,我们一个中队怎么敌得过他们三个中队呢?这不是以卵击石吗?”廖作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队长,我们决不是要四中队的人与一、二、三中队的人硬拼。”邹军说道。
“那,你们的意图是什么呢?”廖作云问道。
“中队长,四中队的官兵绝大多数都是从莲花镇来的,你把他们从莲花镇带来,现在就把他们带回莲花镇。”邹军把话挑明了。
“这样,办得到吗?袁作孚发现了啷个办?”廖作云还是顾虑道。
“我们会有办法的。你放心就是了。”
“作云,既然邹军他们把什么都想得周周到到的。你就用不着再担心了。你就拿定主意吧。”潘玉莲的心思早已移到这件事情上来。
廖作云没有说话,点燃香烟,不断地抽着。抽了一支又一支。他的顾虑是多方面的。他尽管对谢文辉不满,但是,他想到要是率部起义,将来也会有闲言碎语的,人家不指着我廖作云的背心骂,说我廖作云是见风使舵、反复无常的小人吗?那我还有什么脸做人呢?
“中队长,你是爱国的正直的军人,**顺应民心,为国家为人民着想,这叫作顺应历史潮流而动。你应该鼓起勇气,做你应该做的事。任何别的顾虑和担心,都是多余的。”邹军进一步开导他,像看透了他的心思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