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梦想破灭了(2/2)
我们就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梦想着。似乎未来的油画大师——中国的列宾,未来的国画家齐白石、徐悲鸿,未来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鲁迅、巴金,未来的诗人李白、杜甫、普希金,等等,非我们几个莫属一样。
这样的快乐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到了高三,我们就不能参加球队了。但每天球队训练时,我就去看看,因为她还在球队。
虽然到了高三,很多人进入了紧张复习阶段,但我还是和平时那样学习比较轻松,我只把书本上的知识学懂,习题做完就行了。那时没有课外练习册,更没有现在这样:五花八门的,没完没了的,几个月高考冲刺套题的题海战。只有在临考之前一个月,才分文理科复习,老师给同学们一个简要的复习提纲,然后就是一两套练习题。上课时间也比较合理:早晨一节早读;上午上四节正课,中间做课间*;下午两节课后就是课外活动;晚上两节自习后就是半个小时的读报课,一般都是班主任读报,或总结当天的学习情况。
就是这样的作息时间,也被**的《七•;三》指示所批评:说学生负担过重,学了也无用。后来学校就按指示修改:早晨的早读自由安排,晚上两节自习改成一节。
公元1966年,是公共食堂解散,全民大办农业的第五个年头,我国农村的经济恢复到了建国后的最好时期。我们龙门生产队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每年人平可分到稻谷三百多斤,红苕七八百斤,小麦、豌豆、玉米、大豆等杂粮两百来斤,还有一二十斤花生的喜悦。我父母喜欢用红苕、玉米等杂粮喂猪,猪的粪也可以挣工分,所以,每年我家可以分得一百来元现金。每年到了春节,每人都可以做一套新衣服穿。即使劳动力弱的家庭要补钱,也不过记个账而已,农民们都是很善良的,也不会强迫你还。有的卖了猪有钱也会主动还;有的过几年小孩长大了,就在分到的钱中扣还;但有的人家到了包产到户都还欠着生产队的钱。这个时期是农民们最满意的时期,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很快就要高考了,老师把志愿书给我们。一般同学都要打听一下行情,或者遍找同学、老师帮自己参考,压迫两三天才能决定下来。可我却毫不犹豫地就在理科第一志愿上填报了北京大学无线电系,因为我是物理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他曾经给过我很多物理课外书籍,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他没有给过任何一个同学的书。为了我的爱好,在第二志愿,我填报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第三志愿,我就想到我们的四季如春的云南大学去读书,总共也就花了一二十分钟我就把志愿填报完了。我把志愿书交给龙老师时,他没有持反对意见。只是说,你已经成竹在胸了吧?这么快就填完了。我说有比我更快的没有?他说,没有,还补充说,你填的每所学校都好,估计一二志愿之内就有你的希望,可以这样填,年轻人还是要有点冲劲。
正当我们填完高考志愿书,为未来的梦想而废寝忘食准备应考的时候,学校的高音喇叭响了。一个粗壮的男声急促地喊道:“全校同学请注意!全校同学请注意!马上抬着自己的板凳到大礼堂听报告。”正在物理老师带着我们在做抛物线运动的时候,这声音打偏了我们的小球运动的方向,以致物理老师把轨迹画错。可当他正想去纠正的时候,班主任龙老师出现在了教室门口,他不停的给物理老师挥舞着手。
有性急的同学就叫喊:“听报告了!”
物理老师才火冒三丈地回过头来,很不高兴地叫我们快去,并说回来时一定要看他画的小球运动轨迹。
但是,话音刚落,就被走进教室的龙老师喊着一起同我们听报告去了。谁知,这小球就永远的脱离了运动轨迹,没有给物理尹老师纠正的机会。因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暴了。中学生得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停课参加文化大革。
我们的梦想破灭了,所有中国老三届中学生的梦想都在公元1966年的《五一六通知》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