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总兵世子(2/2)
赵府的内宅那是用来安顿女眷的,赵千栋因为也已成年且尚未婚娶,故此没有居住在内宅里,他所住的地方时西跨院。由西跨院奔南走,有一条东西向的狭窄胡同,胡同的中央位置有一个通往大庭院的角门,平日里这个角门都有家丁把守,外人是不允许随便出入的。从角门穿堂而入,正对着的就是一栋飞凤吊角、青瓦悬顶的大房,这是赵府的会客厅,平素赵老爷子在家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地方会客的。
赵千栋一路走到角门前,迎头就看见门内的大堂前站了十几个肩背毛瑟枪、头戴平沿草帽的清军士兵,而站在这些士兵最前面的,则是一个身穿黄色卡其布军服、腰挎长柄指挥刀,年纪在三十左右的中年人。一看到这个人的装束,赵千栋的脑海里就闪现出一个很熟悉的画面,毫无疑问,这个记忆的片段是属于他的前身的,而这段记忆告诉他,这个人应该是北洋武备学堂的在校学兵。
甲午变乱的时候,为了应付倭寇的入侵,北洋武备学堂派遣到关外的学生兵有很多,从资历上讲,这些学生兵只能算是赵千栋的后辈,而从官职上讲,他虽然仅仅是一个七品的把总,可那好歹也是实职,按照后代的说法,那就是在国家编制内的正式官员,至于眼前这位“学生兵”,他即便是官职再高,也只是虚职,是不在国家编制内的“临时工”,故此,按照官场上的规制,这个中年人再见面之后是应该给赵千栋行礼的。
就在赵千栋上下打量对方的时候,那个中年人显然也看到了他,两人对着眼的互相打量半晌,中年人的脸上腾出一丝稍显谦卑的笑容,他上前几步,赶到赵千栋的面前,躬身行礼道:“可是颖才兄当面?”
赵千栋心中好笑,他一耳朵就听出来了,眼前这个家伙显然是那种性子高傲且能言善辩的人。他明明猜到自己是什么人了,却不以下官拜见上峰的礼节行事,反而含糊其辞的来了个“颖才兄”,这分明就是用私交的称呼来替代官场的客套,是偷换概念的做法。
“在下正是赵颖才,”尽管心里明白,可赵千栋并不想太过较真,他在对方的胳膊肘上虚扶一把,笑道,“”
“末学后进王聘卿,”中年人顺势起身,垂头说道,“现恬为天津武备学堂炮队教官。”
“王聘卿?”赵千栋在心里历数了一遍,他只觉得这个名字很陌生,似乎不是历史上什么太出名的人物,因此当下也没往心里去。
赵千栋此刻还不知道,就因为他对历史的所知寥寥,一个恰逢当面的牛人就被他错过了。眼前这个看上去混的很不如意的学生兵,在历史上可是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王聘卿,王聘卿,这个聘卿只不过是人家的表字,他的真名就叫王士珍,也就是与冯国璋、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的那个“北洋之龙”王士珍。
“原来是聘卿兄当面,幸会,”嘴上客套了一句,赵千栋将目光移向大堂正门。从他这个位置,正好可以看到门内主客座上坐着的两个人。
坐在主座左座上的,显然就是赵府的老夫人,也就是赵千栋的老娘秦氏,而主座的右座是空着的,那是给赵老头留着的尊座,别人是不能碰的。至于堂下客座居右坐着的那个中年人,则是一个头戴水晶顶戴,身穿绣白鹇官袍的中年胖子——这个人赵千栋有印象,他就是三姓同知廖昌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