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窃国大盗 > 第10章

第10章(2/2)

目录
好书推荐: 绿袍老祖 狙击手异界狂飙 极品保镖 圣皇天下 大赵帝国 都市邪剑仙 网游之邪气纵横 混混抗战 圣剑至尊 网游之无尽黑暗

宋教仁的国民党,虽是乌合之众,但也算人多势大;袁世凯想压,一时也还压不下去。为扫清登上总统宝座的障碍,他就采取了两种非常手段:一黜唐绍仪,二除宋教仁。

这种种手段,需要一个急先锋去实施。袁世凯派定心腹段祺瑞,因为袁世凯践踏共和、破坏革命,段祺瑞是得力帮凶。

袁世凯让唐绍仪组织内阁时,就坚决反对黄兴任内阁中最重要的陆军总长职位,他要段祺瑞出任才放心。

当时,北方政府的陆军大臣是王士珍。此人是“北洋之龙”,笃信黄老之学,不愿与他人争权夺势,为人谨厚,袁世凯对此也极为放心。但王士珍在政治上却很保守,是一个“保皇派”,一心辅佐清室,愿为清廷殉葬,对段祺瑞逼宫之举颇为不满,甚至指责段祺瑞忘恩负义。清皇退位后,他便向袁世凯提出辞呈,袁对他百般挽留,并退回辞呈,但王士珍固执不肯,无奈,袁世凯只好准许王士珍以病假告退,便直接提拔心腹段祺瑞当上了北洋政府第一任陆军总长。

到了北京后,段祺瑞为了维护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东征西讨,不辞劳苦,心甘情愿地尽了犬马之劳。

袁世凯提拔了段祺瑞,唐绍仪内阁就要被他一脚踢开了。唐绍仪(在南方加入了同盟会,意在迎合同盟会人的心理)组阁时,南北双方协议由黄兴的军事顾问王芝祥任直隶总督。袁世凯先表示同意以骗革命党人,及至王芝祥准备走马上任时,袁世凯不想让出北洋肥缺,但又难以找到借口。袁世凯一遇难题,段祺瑞便出马为他解决。段祺瑞纠合冯国璋等联名发表《北洋军界公启》,声称“绝不承认”王芝祥之任职。袁世凯大喜过望,于6月15日擅自下令改任王芝祥为到南京遣散民军的宣抚使,而公然无视《临时约法》关于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的规定。唐绍仪无法容忍袁世凯这种蔑视内阁的蛮横无理行为,遂与其他几位同盟会总长辞职。袁世凯巴不得他们快走,好多安排几个自己的心腹。

在唐绍仪的10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半数,被称为“同盟会内阁”或“唐宋内阁”。1912年4月初,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唐绍仪事事强调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的副署的“责任”,使袁世凯感到不能指挥如意,难以独断专行。此时,他见唐绍仪不姓“袁”而姓“孙”了,有心叫他倒台,便于6月间利用唐绍仪内阁任命非袁嫡系(而是同盟会员)的王芝祥为直隶都督事,指使北洋将领段祺瑞等通电反对,并且不经内阁副署而发布了改任王芝祥为南方军宣慰使的命令。

袁世凯大权独揽,内阁无权,引起总理唐绍仪对之不满。反过来,袁世凯也指使党羽对唐绍仪予以全面攻击,给他加上“亡国总理”的罪名。

唐绍仪洞察到袁世凯现已视他为异己,便欲借“亡国总理”之丑诋辞职。蔡元培于一日夜晚约了唐绍仪,宋教仁(农林总长)、王宠惠(司法总长)、王正廷(代工商总长)等4位同盟会阁员密谈,共商对策。蔡元培认为同盟会阁员已有名无实,建议同盟会阁员一体退出内阁。宋教仁不以为然。

冯国璋走马上任直隶总督后,唐绍仪已知袁世凯将会对他刀兵相加,便于6月15日悄悄离开北京,乘车去天津,乃于天津电请辞职,袁世凯假意挽留,唐绍仪决不肯回,袁世凯便令外关总长陆征祥代理国务总理。

唐绍仪辞职以后,蔡元培遂与二王及宋教仁以连带关系,要求辞职。袁世凯一派人等认为4人“拆台”,有意逐之,而袁世凯也是假意挽留,但蔡元培去意甚坚,4人终于同时去职,此即历史上所谓民国“四总长辞职事件”。

1912年7月14日,袁世凯批准宋教仁、蔡元培、二王四人辞职。

唐内阁的倒台,使宋教仁对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看到袁做了大总统以后,以“民国”的招牌为掩护,更进一步投靠帝国主义,并以“统一”为幌子,制定反动法令,加强官僚机构,打击革命力量,解散一切革命武装,排挤、迫害革命党人,实行个人独裁,完全背离了《临时约法》,他认为要对付袁,必须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政党内阁”,才能坚强有力。

这时,同盟会内部意见分歧,十分涣散。孙中山对政治抱悲观情绪,希望袁维持一个小康局面,自己则从事实业,为民国谋长远的利益。黄兴在1912年6月间主动撤销“南京留守府”,遣散南京临时政府的军队,对政治也报消极的态度。李烈钧、胡汉民等“地方实力派”主张地方自治,致力于巩固自己的地盘,不大过问全国的形势和斗争。“激烈分子”戴玉仇、何海鸣等不信任袁世凯,不断揭露、责骂,甚至鼓吹用武力推翻袁的统治,但既无组织,又无核心,不能左右政局。宋教仁这位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华兴会的创立人之一、辛亥革命后同盟会的实际负责者,则主张积极从事民主政治的建设,通过全国民主选举产生国会,制定宪法,由国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内阁,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保障宪法的贯彻执行。为了议会斗争的需要,1912年8月,在征得孙中山、黄兴的同意后,他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于8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推选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为理事,并发表了《国民党政见宣言》。孙中山要去从事实业,理事长由宋教仁代理。

国民党的革命精神比同盟会大为减退,抛弃了同盟会秘密时期的“平均地权”纲领,取消了同盟会公开时期的“男女平等”主张,并把原来的“力谋国际平等”改为“维持国际和平”。但由于吸收了各方面人物参加,声势浩大,在临时参议院中占多数,成为第一大党。和国民党并立的还有以两湖、江浙的原立宪派为核心的共和党,以章炳麟为首的统一党和以梁启超为首的民主党。这些党派知道自己还没有组阁的希望,便主张“超然内阁”,向袁世凯靠拢,但也要求分享政权。

唐绍仪辞去总理职务后,寓居上海数年,曾与卢信等人集资设立“金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对“洪宪”复辟丑剧他表示反对,袁世凯倒台后,段祺瑞内阁1916年6月30日任他为外交总长,因北洋军阀反对,未能到任就职。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唐绍仪南下参加,孙中山任命他为财政部长。次年5月,桂系倒孙,设七总裁,唐绍仪为七总裁之一。1919年初,代表桂系与北京政府代表朱启钤举行和议,因五四运动爆发而中断。

1920年,孙中山、伍廷芳在上海通电讨桂系,唐绍仪也曾参加。之后,他认为孙中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就不再跟孙中山走了。

1922年末,直系扶黎元洪复任总统,8月5日发布唐绍仪组阁的任命,因曹锟、吴佩孚等阻挠,唐绍仪不得不表示“不愿出山”。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唐绍仪沉默以对,闭门不出。1926年,蒋介石建立反动政府,聘唐绍仪为高级顾问,唐绍仪亦未前往就职。

1931年5月,汪精卫、孙科在广州成立政府,与蒋介石争权,唐绍仪应邀参加,担任常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流,唐绍仪当上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6年,唐绍仪出席在南京召开的民国党五届二中全会,提议撤销“西南政务委员会”等两机关,帮了蒋介石的忙,后因蒋未给他应有的报答,从此对蒋不满。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