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定时炸弹(1/2)
尖下巴出列道:“上党郡冯亭参见大将军。”
冯亭——长平大战的罪魁祸。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先与齐、楚两国结好,再命在将王龁率大军攻打韩国,沿渭水运粮,经洛水到野王经供军粮。秦军长驱直入,夺取了韩国野王,使韩国上党郡与韩国本土隔绝。韩桓惠王本想割让上党郡给秦国作为两国议和的条件,哪知上党郡守冯亭擅作主张,与上党郡守臣商议,认为即使上党郡割让,秦国日后也不会停止对韩国攻打,不如将上党郡十七城送给赵国,秦国就会因赵国捡了秦国便宜而移兵赵国,这样,韩赵两国合盟,就可以与秦国相抗衡。正是在“借刀杀人”思维驱使下,冯亭派使者到赵国,让赵孝成王接收韩国上党郡。尽管赵国中有大臣反对,然赵孝成王利欲熏心,收下了这颗“定时炸弹”。
从主观上讲,冯亭是想利用赵国,但如果韩赵两国能如冯亭所幻想的那样结盟,之后赵国即使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也不见得会惨败,遗憾的是,韩桓惠王似乎也有意让秦赵两国两虎恶斗,好坐收渔人之利,最后韩国是陪了土地又害了邻居。
而赵王得了肥肉却迟迟不派兵驻守,以防秦军。秦王到嘴肥肉被人抢走,哪会甘心。于是命王龁率兵围攻上党郡。赵王这才匆忙派廉颇带大军二十万前去援助,冯亭最终是因势单力薄失了上党郡,率残部前去投靠赵国,至长平关与廉颇相遇。廉颇知上党郡已失,就选择金门山下列营筑垒,准备迎战秦军。同时分兵两万给冯亭去坚守光狼城(今山西端氏西北),另分兵三万差都尉盖负、盖同坚守东西二鄣城,同时派裨将赵茄率兵出长平关打听秦军动静。
赵茄正好遇上秦将司马梗。赵茄从斥侯口中得知秦兵仅三千馀人,想争头功,于是擂鼓迎战。司马梗率兵虽少,却也不怕赵军,即命秦兵结阵抵抗。赵兵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得秦兵渐渐后退,眼见要打垮秦军。秦将张唐领兵来到,赵茄见秦军来援惊慌失措,被司马梗一刀结果了性命。赵国残兵不出两里路,全被秦军追上杀光。就这样,秦赵两国大战拉开了序幕。
廉颇得知前哨全军覆没,马上下令全军死守营寨,不得与秦军交战,同时加固加高丹河岭一带的石长城,在丹河河谷筑垒,分兵把守太行山要隘。没几日,王龁领大军赶到,分兵攻打二鄣城,盖负、盖同缺少援军而败。紧跟着王龁又挥军扑向光狼城,昼夜猛攻,司马梗身先士卒,第一个爬上了墙城,秦军一鼓作气拿下了城池,冯亭逃回金门山大营。王龁自然想乘胜追击,攻破赵军本营,但赵军坚守不出战,秦军强攻伤亡惨重。王龁只得放弃进攻与赵军对峙,希望赵军失了耐性出营挑战。廉颇猜出对方意图,一直窝在大本营里,转眼三年过去。王龁无计可施,只好差人回报秦王。秦王急请来应侯范雎商议。范雎使用恶毒的反间计,说秦军最惧怕赵军任用马服子之子赵括,赵王轻信流言,才出现了临时换将的事。也间接地导致了赵军后来的惨败——当然,现在有了从二十一世纪而来的赵括,战争将会出另一种结果。
虽说冯亭是“卖地求荣”,可那土地并非赵括私人财产,所以他也懒得去计较,象征性地抱拳回礼。
冯亭退下,长方脸闪了出来,又继续他的虎狼音:“裨将岭酢参见大将军。”
一阵酒味扑鼻而来,赵括拱手道:“将军,过多饮酒易伤身误事,日后请自律。”
岭酢脸上出不满,可嘴上还是应答:“未将遵命。”
数数身后还有数十位正将等侯,赵括提议道:“一次上前八人,自报家门。”
这招果然有效,一会儿的功夫,四十位谦颇的旧将都与赵括有了初次相识,几十人中,赵括仅对冯亭、盖负、盖同三人有些印象。
忙了大半天,赵括的肚皮早进行了“抗议”,他庄重地宣布:“诸位将军想必都已饿坏,不如一齐入营用餐。”
那些旧将你看我,我看你。岭酢道:“多谢大将军美意,我等早已用膳。”
冯亭本想开口,却迫于岭酢等人的威严,将话留在嘴里。
苏射上前一步道:“岭酢岂可、、、、、、”
赵括打断他的言:“既然如此,诸位将军可各自回营,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明日再来议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