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白马非马(1/2)
公孙龙刚入韩国都城即受到城内百姓的关注,其程度过了对秦赵两国长平战事。尽管上党郡曾是韩国的国土,可那是n年前的事了,再者那是“食肉者”的事,百姓们没几个人去*心。众人之所以对公孙龙关注,那是因为他是位名人。公孙龙闻名于诸侯,是因为他的两部著作《白马论》《坚白论》,其提出的“白马非马”,“离坚白”观点,在诸侯国中无人能驳倒。
说起“白马非马”,还有段故事。
数年前,不知什么原因,赵国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使大批战马死亡。秦国为防止瘟疫传入国内,在函谷关口贴告示:凡赵国马匹不能入关。
某日,公孙龙骑着白马到函谷关前。关吏按规定阻止公孙龙骑马进入。公孙龙分辨道:“白马非马,为何不能过关?”关吏道:“白马也是马,凡赵国马匹皆不能入关。”
见关吏不肯通融,公孙龙不得不挥的出色口才:“敢问大人,公孙龙是龙否?”关吏愣了半天,仍然坚持道:“秦王有令,不管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马匹均不能入关。”公孙龙道:“‘马’乃名称,‘白’颜色,名称与颜色并不相同。‘白马’分开就是‘白’和‘马’或‘马’和‘白’,也为两个不事物。某人要马,予黄马、黑马皆可,若某人要白马,予黑马、黄马则不可。如此,足以证明‘白马’与‘马’并非相同之事,故白马非马。”
关吏越听越糊涂,被公孙龙弄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作答,只得让公孙龙大摇大摆地过关。一旁围观的人听了公孙龙的高谈阔论,暗暗佩服,“白马非马”之说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就这样在诸侯国中传开,无形中捧红了名不见经传的公孙龙。
对于“粉丝”们的热烈欢迎,公孙龙不以为然。其实他在内心里并不注重名气,他一心只想治学,想让诸侯各国“偃兵”。为了这理想,他选择了赵国作为第一个游说对象。为了糊口,他被迫寄宿于赵胜门下,他作梦了没想过,今日会成为赵国使者前来拉笼韩国合纵。
一路上,公孙龙作了打算。待此次使命完成,回了赵国,即离开赵胜,带上弟子前去燕国,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在燕国生根芽。
随从按照公孙龙的吩咐,将轺车驶到赵国驻韩国郑的商社。公孙龙之所以没有入住赵国设在郑的驿馆,是想以“学者”的身份与韩桓王相见,因为公孙龙知道在这非常时期,韩王对赵国来使是十分敏感的,他想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来说服韩王。
商社管家对公孙龙的到来是万分欢迎,一是有机会见着心中“偶像”,二是公孙龙无形中给他带来了客源。
“先生唐突访韩,不知所为何事?”商社管家有意问道。
“为新说而来。”公孙龙故意提高声音,引得店中用餐的人都停下碗筷,齐齐望来。
“新说是否又与马有关?”管家道。
“非也,此说与国有关。诸位有耳福,此说乃是龙次讲演。”公孙龙道。
店内了阵窃窃私语,商社门前瞬间围了三层“好事者”。
“不知新说为何名目?”管家继续“访问”,想用独家资料吸引更多客人。
“国非国。”公孙龙道,“一路劳累,我先休息,择日再与诸位分享新说。”
“先生请。”管家屈身在前引公孙龙上楼。
待安顿好住宿,一名随从迫不急待地问道:“先生莫非忘了平原君之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