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赵帝国 > 第57章 引赵括上钩

第57章 引赵括上钩(1/2)

目录
好书推荐: 都市邪剑仙 网游之邪气纵横 混混抗战 圣剑至尊 网游之无尽黑暗 逍遥创始神 躲美录 佛医鬼墓 冒牌风水师 步兵凶猛

冯亭原是韩国大臣,对公孙婴也算有些了解:“正面攻城,没有我军或魏军相助,仅凭韩楚联军十七万之众,恐怕至明日亥时野王城南城门仍稳如泰山,如有捷径则另当别论。”

“有捷径?”赵括反问道。

“孙子有云,‘故一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公孙婴为军中老将,自然也欲‘上兵伐谋’。”冯亭道,“方才有故友入营与我相见,从其口中中得知,公孙婴四处派人寻找野王城原住居民、官吏、军吏,想必是有怕收获。”

赵括听了松了口气,如果真如冯亭所料,韩军也可间接地减轻赵军攻城的压力。要是晋鄙能顺利劝降郑平安,那更是对秦军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冯将军以为我军是否应援助魏军?”赵括突然冒出一句。

赵括之所以有此念头,是不想拖韩、魏、楚三军后腿,因为一旦韩、魏两军破后肯定是只顾追杀秦兵,不会及时派兵前往北城门与赵军里应外合,到那时几十万卡塔尔军有可能成为旁观者,同时又因韩、魏、楚联军不足三十万,即使入城也极有可能遭遇秦军的顽抗,大部分秦军就有机会安全后退。

冯亭道:“目前我军三十万,韩楚联军十七万,魏军仅十万,相对守城秦军而言,确实无优势可言。兵助魏可壮魏军气势,若东城门先破,也大利于我军。然兵不宜过多,五万步兵即可。”

冯亭的想法与赵括不谋而合。赵括心中大石落地,顷刻之间心情变得开朗,招呼冯亭坐下饮酒。赵括的随和让冯亭变得不再拘束,拐弯抹角地谈起白起:“大将军心中孙子、吴起、白起孰强?”

赵括个人以来,孙子的名声无疑是最响亮的,因为他是名“作家”,著有《孙子兵法》。吴起次之,他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至于白起,赵括是偶然的机会翻阅了战国史书才认识的(一直以来人们对白起的冷淡,也许是因为他过于残忍,也许是因为他没能给后人留下名作)。要从攻城掠地上讲,白起无疑是三人中之最的。当然,孙子、吴起之所以如流星般消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能遇着秦昭襄王一样的明君。当年的吴国、魏国,也没有白起现在所在的秦国那样强大。

赵括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冯亭由衷感慨道:“大将军高见,他人谈论孙子、吴起、白起,皆以攻城掠地多少为依据,大将军却能从国力、明君角度分析,冯亭佩服,只是我有一事不明。”

“讲!”赵括想知道这冯老头到底卖什么关子。

“秦国强势,秦王乃是明君,若白起他日归秦国,无疑是纵虎归山,不如杀之,经绝后患。”冯亭双眼放出两道寒光。

赵括笑了笑:“白起重伤,又有将士看守,是插翅难飞。待我破了秦军便是白起命丧黄泉之时。

冯亭沉默了半响,缓缓道:“大将军既有主张,冯亭就放心。白起不除始终是祸害,望大将军切记。”说完,冯亭起身告辞。

幕营外,一名副将给冯亭牵来战马。

战马跑出幕营数十丈远,副将忍不住问道:“大将军未许可诛杀白起?”

冯亭勒停战马:“大将军说待破了函谷关再杀白起,我也不便反对。”

副将道:“以绝后患,将军何不亲自动手。如将军怕受牵连,我愿代劳。”

冯亭摆手道:“军令如山,不可强行。为杀白起赔上性命,面而坏了我与大将军关系只怕不好。”

副将道:“昨日白起在营中受辱,王容、博豹、苏射等人闷闷不乐,据我猜测三人对大将军不杀白起也有不满,不如纠他们三人一起劝说,大将军必定会改变主意。”

冯亭道:“事不宜迟,即刻去寻三位将军。”

冯亭与副将的对话恰巧让潜伏于赵军中的一名秦国谍者韩寒听见,他急急跑去告知白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